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华侨存款”背后的故事:支援家乡建设 巨款存银行(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7日15:52 胶东在线
  26年前,华侨曲慈壮托朋友在我市存下3万元人民币后远赴日本旅居,从此一去不回;26年后,抱着一线希望,回国省亲的女儿姜明军开始查找母亲存款的下落。尽管提供不出有效的证明和线索,但家乡人最终还是给了海外游子一个意外惊喜……“华侨存款”背后的故事

  记者/邹刚 摄影/时立国

  【调查导读】

  正月初八上午9时,中国银行烟台分行营业大厅。在一位年轻人的陪同下,一位身材矮小、穿戴可体的老太太走进大厅。环顾一圈后,老太径直来到大堂值班张经理面前:“姑娘,我……我想查一笔存款……”老太操一口日本语音很浓的烟台话,语气缓慢但情绪激动。

  张经理了解到,这位花甲老太名叫姜明军,是一位旅居日本20多年的华侨,去年12月19日回到老家烟台。除了看望家乡人,姜明军此行还有一件心事想要了却:26年前,母亲曾在烟台的一家银行存了3万元人民币。现在,父母都已谢世多年,存款凭据也已销毁,再说当时存款业务还是母亲委托朋友代办的。对查找到这笔存款的下落,姜明军几乎不抱多少希望。

  姜明军边回忆边讲述,人们断断续续地逐渐了解到:3万元存款背后的故事竟曲折辛酸,催人泪下。

  为了支援家乡建设

  华侨“巨款”存银行

  今年60岁的姜明军出生在牟平区解甲庄镇朱柳村。其父姜学增,16岁东渡扶桑,开始了在日本的留学生涯。26岁时曾经回国探亲,并经人介绍,在老家与曲慈壮结了婚。

  完婚后,姜学增独自一人又返回日本。后来,曲慈壮生下了独女姜明军。起初,姜学增与家里还时断时续地保持着书信往来,可从姜明军两岁那年开始,姜学增渐渐断了音讯。曲慈壮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抚育女儿,母女俩苦盼苦熬,希望能早日与远在异国的亲人相聚。这一盼就是20多年!70年代,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姜明军和母亲也终于盼来了父亲的来信。得知父亲尚健在,母女俩高兴得几天几夜没有合眼。父亲姜学增在信中告知家里:留学生涯结束后,他在日本千叶市开了一爿中国餐馆,专门经营拉面。规模虽不大,但还是能赚几个辛苦钱。这些年他曾想方设法与家人联系,通过多种渠道寄过信,也曾尝试邮寄或托人辗转给家里捎过零用钱。但不知什么原因,姜明军母女既未得到音讯,也未见过分文。

  1977年,思夫心切的曲慈壮带着姜明军的儿子来到日本与丈夫团聚。8个月后,她又带着外孙返回老家。临回国前,姜学增给妻子揣上了500万日元。

  平时省吃俭用惯了,曲慈壮哪里舍得动一个子儿?1978年,她托一位在烟台的朋友帮忙,把日元兑换成了人民币。按当时的汇率,500万日元兑换成3万多元人民币。考虑到即将办下来赴日本陪同丈夫的手续,曲慈壮又委托这位朋友,在当时的烟台人民银行办理了华侨代保管存款业务,将3万元人民币存了起来。当时,烟台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大幕刚刚撩起了一角,曲慈壮想,把钱存到银行里,一来可备日后不时之需,二来可以为家乡建设出把力。

  26年前,3万元人民币可谓一笔巨资。姜明军回忆说:当年,烟台侨属中很少有人一次性存入如此大的款项,为鼓励更多的爱国华侨、侨属为家乡建设踊跃储蓄,当时的侨联负责人和有关市领导都曾出面热情接待过曲慈壮。同年,带着有关存款凭据,母亲东渡日本开始了伴随丈夫的旅居生活。1981年,姜明军也办好了出国旅居手续,举家来到了日本陪伴父母。

  2000年,曲慈壮临终前,将这笔存款的凭据交给了女儿。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后来姜家的一场大火将凭据付之一炬!眼下,姜明军唯一能够向银行提供的线索,就是知道当年帮母亲办理存款的人名叫王××,曾是银行工作人员。

  “巨款”被妥善保管

  本息10万完璧归赵

  “姑娘,我母亲的这笔存款有希望找到下落吗?”

  面对这位白发苍苍的归国老华侨,大堂经理着实犯了难。眼前的姜明军既提供不出存款凭据,又拿不出证明自己与存款人关系的证明,也没有出具父母已死亡的法律文书,就连存款的具体数字也不敢肯定。按照银行储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这种情况下银行要为原储户保密,不能提供任何相关存款信息。

  为了不让姜明军老人失望而归,张经理立即向行领导简要汇报了这个离奇的“华侨存款”的故事。行领导当即指示业务人员:银行制度必须坚持,但老华侨的心也不能伤!

  于是,姜明军得到了这样的答复:您老回去按照我们的要求把法律手续办好,我们这边开始查找存款线索,有了结果我们会及时告知你。

  送走姜明军后,中行立即组织了10多个人,开始动手查找。1978年,当时曲慈壮是在人民银行办的存款业务,而当年人民银行又“分家”分出了中国银行等几个银行,这笔业务到底在不在中国银行还很难说;时隔26年,当时的原始凭证早已封存上交,现在是微机无纸化办公,2000年又实行了实名制,以前的“不动户”在微机里显示的只是一串串手工符号……最简便也是唯一的线索只剩下姜明军提供的人名———王××。

  经过查询,工作人员得知:王××当年曾是烟台山下老中国银行的负责人!而随后的信息则让查找人员如同掉进了冰窟窿:王××眼下患病神志不清!唯一的线索断了。还有一个办法:一年年查帐本,一年年翻原始会计传票。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翻查了近十年的凭证,工作人员终于看到了曲慈壮的名字,发现了这笔存款的下落。

  据了解,当年银行的工作人员都知道这笔华侨存款的来历,所以存款到期后,工作人员自动帮曲慈壮的本息转存了一年定期。大家心里想:来年存款到期时,老华侨肯定会回来取款的……就这样,年复一年,只要不见老华侨来取款,这笔存款就到期连本带息转存一年!这期间工作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利率变了一次又一次,但老华侨的存款转存业务始终没有耽误一次,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今天,一直坚持到银行业务有了电脑自动转存,一直把老华侨的3万元存款滚成了10多万元!

  银行查找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还从一堆原始凭证里发现了一封已经泛黄的书信。这封信发自日本,是1984年曲慈壮寄给烟台当时的人民银行负责人的。信中说:自己远在异国,归期遥遥,叮嘱银行为自己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存款……当时的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在信上做了详细批示。

  2月3日上午,在家人的陪同下,姜明军老人再次踏进了中行营业大厅的大门,这一次,老人带来了父母的死亡证明、老家朱柳村村委会对她所做的身份证明。得知存款已有了下落,得知当年的3万元人民币已翻了几番后,老人激动得无语凝噎,并随即出现了本报昨日报道的那感人一幕。

  老人说,父母已去世多年,自己的儿女也都已成家立业,自己现在的生活无忧无虑,能不能找到这笔存款,对自己来说并不重要。但令她激动的是家乡人对一名海外游子的热情与责任心,是家乡人那份特有的乡情。昨天,姜明军老人专程赶到中国银行烟台分行,送来了一面锦旗,并再次向记者讲述了这笔存款的故事。

  后记

  存款有了下落,姜明军心里的一块石头也总算放下了。“无凭无据、时隔近30年,存款能顺利地完璧归赵,这是我此行没有想到的。”老人告诉记者,这件事应了那句老话:亲不亲,家乡人;美不美,家乡水。老人2月14日就要启程离开家乡回日本,她说,一想起即将离开故土,心里就酸酸的。“从今年起,我以后每年都要回家住上一段日子!将来走不动了,我就叶落归根,回家乡烟台安度晚年。”责任编辑:刘家昌来源:烟台晚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