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田野矗别墅 田歌去何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4日13:01 新民晚报
——“青浦田歌”濒临灭绝
  曾经于1953年受到周总理接见的青浦田歌表演队,如今只剩下零星3位,最大的王老伯今年83岁。当设立在上海群艺馆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日前意图开展普查工作的时候,这一具有鲜明上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记者近日来到赵巷,领略了青浦田歌的传统魅力。当别具特色的田歌响起时,猛然发现,其讲究即兴发挥的特色一如爵士乐,其切分音符的节拍好似布鲁斯——爵士乐与布鲁斯,其实也是发源于美国黑人劳作的田间。

  如同布鲁斯

  参加“田歌研讨会”的民间歌手,年纪都在50岁以上。他们基本分为“两大派别”——80岁左右的清一色老先生,都是从田间成长起来的传统歌手;50岁到60岁着鲜绿色演出服的老太太,属于“改良派”,更注重表演性。他们来自青浦区的各个乡镇,总共也就十多人。虽然王老伯端着茶杯的手有些抖,但是嗓音一点儿也不抖,嗓音高亢清亮、盘旋上扬。他唱的《十二月花名》还包含了不少根据现场状况临时发挥的歌词。当他下场的时候,甚至忽略了群艺馆音响师别在他胸口上的微型麦克风。另一位82岁的陈老伯依旧中山装打扮,唱出的田歌节奏,却如同美国黑人音乐布鲁斯一般,注重切分音符,而且重音在第三拍。曾经参与《中国民歌集成》编辑工作的侯小声表示,这种类型的田歌,还是第一次在青浦发现。最后一批上场的,是表演唱《阿婆茶》的4位老太太。她们为了推广田歌,把田歌的“滴落生调”、“落秧歌”等插入时下农村青年人乐于接受的表演唱中。

  源头是吴歌

  田歌目前遭遇濒临灭绝的状态。因为会唱原汁原味田歌的老人都已经80岁以上,而年轻人对此都兴味索然。加之其演唱的即兴性不便于保存在纸面上,早年也没有留下录像录音资料。据说,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吴歌的一脉,而吴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在上海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正在考虑向文化部申报保护项目时,青浦田歌正符合历史悠久、地域鲜明等要求。

  寻找生命力

  诸如田歌这样生存于民间的文化品种,其实与时下风靡全球的美国黑人音乐爵士乐和布鲁斯一样,都发源于田间劳作。为什么始于19世纪末的黑人“田歌”能够具有长期而蓬勃的生命力?当赵巷的田野已经成为别墅区的时候,有一位老艺术家感慨:田野都没有了,怎么还会有田歌呢?不过,经济的发达其实应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关键还是在于是否具有保护民间文化的观念。

  本报记者朱光

  ··

  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草案》中的定义为:“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和文化场所。”具体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我国的昆剧,已被联合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歌手正在表演《阿婆茶》朱光摄

  爵士乐(Jazz):19世纪起源于美国黑人的民间音乐,融合了当时非洲和美国黑人的多种民歌因素,强调即兴性。

  布鲁斯(Blues):又称“蓝调”,也是在19世纪发源于美国黑人的民间音乐。当时被田间劳作的黑奴当作“劳动号子”来协调动作、抒发受压迫的心曲。它又与爵士乐一起成为现当代美国流行音乐的“源头”。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