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观点与评论 > 生活时报 > 新闻报道
 


评论:“世故”的孩子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1月23日 13:42 生活时报

  记得童话《皇帝的新衣》中,诸多的人见皇帝赤身裸体却洋洋自得的样子,只是暗地里窃笑,并不敢一语道破,最终 还是一个孩子童言无欺地喊个真相大白:“唉呀,皇帝怎么没穿衣服!”

  如今,同样是孩子,却不知为什么小小年纪却过早地学着“老于世故”起来。有的班里的同学暗地里争着给有“实权 ”的班干部送礼、请吃饭或打游戏机、玩保龄球,为的是图个“手下留情”、“多多关照”。某同事的孩子英语课成绩常常超 过他们班的英语课代表,结果这个课代表就利用每天收英语作业本的权力,故意压着这个竞争对手的作业不上交,弄得这孩子 考试成绩虽好,但作业分却常常不及格。为此,这孩子想方设法讨好这个英语课代表,并且每次考试都故意丢几个小分,使自 己落在课代表成绩之后,终于赢得了课代表的好感,不但作业本如期交上,还经常受到“作业完成及时”的表扬。还有的班里 ,一些不良现象和不守纪律的情况无人过问,甚至相互包容,老师想调查都问不出个所以然来。“是非皆因多开口,烦恼皆因 强出头”的灰色理论在这里很有市场,小小年纪,一个个倒像是看破红尘的道人或是颇于世故的油条。倘若此时真有一个没穿 衣服的皇帝走在大街上,我还有点担心,说不定捂嘴窃笑、视而不言的竟是这些孩子,而说出真话的倒是某个童心未泯的大人 。

  天真的孩子为何变得“世故”起来,说到底,环境使然。一是社会环境,二是校内环境,三是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中 ,成人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利益化和庸俗化,不断地耳濡目染到孩子们中间,使他们不自觉地汲取与仿效起来;而到了学校里 、班级里,这些利益化、庸俗化的东西往往就有了试行的小环境,孩子们凭借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尝到的所谓“苦头”、“ 甜头”来“积累”自己为人处世的所谓“经验”,往往难分皂白青红,囫囵吞枣;再加上家庭里家长们某些言行的副作用:比 如给老师送礼办事,求得老师的好感啦,让孩子少参加集体活动,少管闲事啦等等,实际上是在无意识地诱导孩子要想吃得开 ,就得学得“世故”一些。

  社会在进步,在提供对孩子强化素质教育的内涵里,不要只注意了“能力素质”,这隐含的“道德素质”则不能忽视 。其实,“世故”对孩子的熏染,很多并不是来自书本上的,单靠书本上的品德课教育,有时会显得有些苍白乏力。重要的是 社会、学校、家庭诸方面引起警醒和注意,检点和反思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创造一个较为清洁的环境。试想,过早地“世故” 起来的孩子,非但不意味着他人格的早熟,反而透示着一种人格退化的悲哀。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点与评论 > 生活时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