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观点与评论 > 云南日报> 新闻报道
 


评论:以色列人挥不去的“德国情结”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2月22日 13:33 云南日报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政权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酿成了600万犹太同胞惨遭杀害的悲剧。50多年以来,那 段黑暗历史成为许多以色列人心中难以摆脱的阴影,也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德国情结”,以色列人就是在这样一种复杂的心绪 里,与时间进行着一场“忘却与和解”的“战争”。

  拉尔夫-克莱恩是以色列著名的篮球教练,“二战”期间大屠杀的幸存者。80年代初期,他曾做过4年德国国家男 子篮球队的主教练。当初,在他决定赴德国执教时,许多认识或不认识的以色列人都表示惊讶和愤怒。但是拉尔夫坚持认为, “犹太民族应把眼光放在未来”。

  拉尔夫说,他在德国度过了4年非常愉快的时光。他的队员有极强的时间观念,且非常遵守纪律,用拉尔夫的话说, “有时甚至到了愚蠢的程度”。在此之前,拉尔夫观看有关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纪录片,听到德国军人说他们是在执行命令 时,都会不由自主地骂一句:“狡辩!”。但是执教德国运动员的经历使他渐渐理解“执行命令”这句话对德国人的意义。拉 尔夫说,在德国工作的日子里,他从未感受到“反犹主义”的存在。

  拉尔夫现在仍经常去德国看望朋友,他说,他对德国的美好印象十几年来始终未变,而唯一改变的却是以色列人对他 “迷恋德国”的态度。近年来,几乎再没有朋友质问他:“你怎么能去那个地方?!”拉尔夫说:“很简单,人们已经学会了 忘却,忘却纳粹,忘却大屠杀。”阿勒克-拉维是以色列著名的歌唱家。对德国文化的痴迷程度使他在70年代中期到90年 代中期,曾频繁赴德国演出。阿勒克回忆说,最初的时候,许多以色列人愤怒地问他:“你怎么能这么做?”但是进入90年 代后,这种愤怒的声音逐渐消失了,他发现以色列人对德国的态度变得温和了,阿勒克总结道:“时间是治愈一切伤口的良药 。”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委托以色列经济和社会研究院于1999年下半年进行的民意调查结果似乎也支持拉尔夫 和阿勒克的观点。调查分两个组别进行,第一组是采访以色列的“舆论领袖”们,包括政治家、记者、作家及商人等;第二组 是采访以色列成年人口中有代表性的512人。民意调查结果显示,82%的被访对象认为以色列和德国目前的关系可以用“ 相当好”或“非常好”来形容;51%的人表示不相信德国比别的国家如英国、法国等更排犹;80%的人认为,以色列人不 应抵制德国制造的商品。调查显示的唯一负面结果是,59%的人表示根本不会考虑在德国居住,但是他们给出的原因却各不 相同。

  内森-施奈德是参加调查的研究人员之一。他并不认为,以色列人已经忘了大屠杀那段历史。内森说,由于二战以后 的历届德国政府都以历史负责的态度,积极采取行动,剔除纳粹德国政权带来的消极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以色列人的 仇恨心理,也使以色列人更容易接受和解的现实。内森相信,以色列人对大屠杀的记忆就像储存在电脑里的某个文件,随时都 会因一件事的触动被轻易打开。他说,如果民意调查是在奥地利极端右翼政党自由党进入奥联合政府后进行的,结果会大不一 样。

  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近日在以色列议会首次用德语发表演讲时提到,有位年轻的以色列女孩去德国看望祖母。她对 约翰内斯-劳总统说,她觉得到德国是件羞耻的事,因此不告诉自己在以色列的朋友。约翰内斯-劳指出,也许这个女孩的经 历并不代表大部分以色列年轻人,但它表明在教育德国和以色列的年轻一代永远记住历史的同时,还应在他们心中继续播撒友 谊与和解的种子。

  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则将以色列人复杂的“德国情结”引申到中东地区面临的阿以冲突问题上。他说,治愈历史的伤痕 也许并不容易,但是如果德国和以色列这样两个国家的人民都能摈弃前嫌,和平相处,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领导人就有理由 相信,横亘在两个民族间几十年的敌意和感情隔膜终会有消融的一天。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相关报道: 二战期间瑞士官员被控助德迫害犹太人
相关报道: 犹太人二战被杀五万个账户休眠
相关报道: 美联邦档案局证实希特勒曾发布消灭犹太人命令
相关报道: 巴拉克呼吁德国企业尽快赔偿被纳粹奴役的犹太人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点与评论 > 云南日报>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