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自杀危机:消解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1/01 15:28 新华网 | ||||
李占江说,在悲剧发生前能够及时发现各种征兆,这对阻止自杀行为最为有效。 自杀者的自杀意念通常是外显的。亲友只要稍作观察,便可发现自杀者情绪上的徵兆,最普遍的是忧郁。典型忧郁的症状是失眠、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沮丧、社交退缩、凡事漠不关心、失去兴趣、身体疲惫以及严重的无助感。想自杀的人可能会在自杀前数天、数星期或数月有以下的征状: o 表示自己一事无成、没有希望或感到绝望 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自杀者在采取自杀行为前,会预先表达出自杀的意念或有示警求援的征象;而大多数自杀未遂者会再度尝试自杀行为。曾有一名年轻女性,历尽十八次各式各样的自杀方式,最后还是了却一生。 因此,李占江认为,人们不应该对可能的自杀迹象掉以轻心,并有责任救助自杀者。对于处于思维混乱、精神失控状态的自杀者,因为当事者往往对自己问题的核心不清楚,所以这时的救助是让当事者了解并辨认他所面对的首要、次要问题;有些当事者往往对自己的问题有很清楚的认识,他求助主要是因为能够用来解决问题的办法已用尽,或不知如何有效运用,这时的协助方针,就是帮助他对各种解决办法进行选择与利用。不论是用那一种方法对自杀者进行接触或治疗,人际关系是重要关键,救助者需要发掘出自杀者本人的资料,找出他的关系人,比如他的同伴、情侣、父母、亲戚、朋友。处理时如果忽略了这一点,效果就不会很完全。 救命还须先救心
一般公众对"自杀"还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观念,例如仅以"同情""怜悯"的眼光来看待自杀行为,或者错误地认为"说要自杀的人不会自杀"、"自杀没死就不会再自杀"、"真正想自杀的人不会让人知道",诸如此类,甚至还有人对自杀者存有敌视、偏见。而实际上,与人交流沟通正是排遣自杀心理、阻止自杀行为最为有效的方法,李占江希望,社会和公众要给有自杀倾向者更多宣泄压力的渠道,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轻松的人际关系氛围,他们的家人朋友也应及时观察了解可能的自杀征兆,让他们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救助。 李占江说,虽然自杀不是一种病,但有些自杀者的确有些精神疾病。在我国,有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都不愿意找精神科或精神病院而是找综合医院,因为人们认为精神病人的名声不好听。而综合医院一般没有心理科,有心理科的也很简陋,不能提供像样的精神卫生服务。当发生了真正的自杀行为时,当事者会被送入医院,经抢救治疗虽然有时可以挽回生命,但这并不意味着完事大吉,因为这绝不是单纯救命的问题,只救命不救心,当事者还会有第二、第三次自杀,这就需要有干预自杀的专业机构对当事者进行精神救助和心理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