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流:梅兰芳--与孟小冬情投意合却劳燕分飞(3)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1/23 16:18 书屋 | |
《梅兰芳全传》作者李伶伶对“戴孝风波”以及刺梅误击他人的凶犯是李志刚还是王惟琛(李传为“王惟琛”)以及发案地点、经过,皆有未知和错误处(请参看同济大学许锦文先生著《梨园冬皇孟小冬传》第一百四十二页之“李匪格毙枭首之告示”“事后军警联合办事处之布告”两照片资料和相关内容)。对孟小冬的声明也未知,得出的“孟小冬身边另有感情介入”,“梅兰芳对孟小冬并未明媒正娶,孟小冬对梅兰芳也就不负有婚姻意义上的责任,这段感情遂告终结”这样的结论,未免粗率。以梅兰芳和梅党势力,当时见孟小冬的声明,如果孟有把柄或严重不实之词,必发相应声明回应的,可他们无话。李传在谈及梅兰芳付给孟小冬四万元赡养费事上说是替孟小冬还债,由此得出“可见梅兰芳为人的厚道及情义”,未免勉强。孟延请郑毓秀律师和杜月笙参与调解是不争的事实(孟后嫁杜月笙,1947年杜月笙六十生日搞了个祝寿赈灾义演。梅兰芳唱了八天,孟小冬唱了两天大轴)。 三 梅兰芳一生交游之广,时人罕可匹者。前面说了溥仪,抗战胜利后,梅兰芳重登台演出第三天,蒋介石、宋美龄、宋庆龄在上海看他的戏。蒋介石为梅题了“国族之华”四字。落款为“兰芳博士惠存,蒋中正”。 1946年10月为庆祝蒋介石六十寿辰及筹募中正文化奖学金,举行了“全沪名伶盛大京剧会串”,梅以《龙凤呈祥》参加演出,并亲赴南京参加蒋的庆寿演出。傅作义部攻克解放区军政中心张家口,乃关闭和谈大门的标志,蒋介石安排了一场京剧晚会以示庆祝,梅演大轴,戏为《御碑亭》。 至于海上闻人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虞洽卿、诸民谊等,自然很熟。梅在济南演出,韩复榘的手枪旅把门维持秩序。梅首次赴长沙演出,因开新闻发布会,梅迟到半小时,长沙《大公报》总编辑张平子愤然离席,引发长沙报刊的攻击,报纸还配发梅与“狗肉将军”张宗昌的合影。 北洋政府时期,梅第二次访日归来,在北京无量大人胡同五号梅宅接待国外政界、文艺界、实业、教育界等各界人士多达六、七千人。上至瑞典王储夫妇、各国大使及夫人,下至日本歌舞伎伶,可见他不是一般的艺人,与政治、文化、外交也还是有一点关系的。 司徒雷登作燕京大学校长时,为助梅访美,曾答应借款十万给他,后因故作罢。 也有的事,梅兰芳并不很积极。1946年5月上海警察局下令实行“特别行业登记”(又称“艺员登记”)这一带侮辱性的行为引起以田汉、周信芳为首的戏剧界进步人士的强烈不满,上海剧艺界成立了拒绝“艺员登记委员会”,梅兰芳没有参加。对于当时的内战,剧艺界发起的《反内战自由宣言》的签名运动,梅也没有参加。 抗战八年,梅留港四年,后又回到上海,为抗战除了“蓄须明志”未演出外,不去内地为危难的民族作点什么,不为流血的将士、受苦的百姓尽点力。1923年日本大地震向日捐款一万元,1924年10月20日至23日去日本,为帝国剧场老板大仓喜八郎八十八岁(一说八十岁)寿辰表演了四天堂会,接着开始参加为帝国剧场重新修复的一等票价十元的公开演出,却那么热心(跟1919年去一样,与歌舞伎同演,只是比上次更重视,安排在大轴)〔9〕。 梅兰芳1959年入党时曾这样写道:“当国家危难的时候,中国人都像我那样隐居起来,中华民族能解放吗?……”〔10〕 梅兰芳确实为赈灾等公益活动演过很多“义务戏”,如果对这些演出的操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更不会过于激动。 关于堂会戏,齐如山如是说: 梅兰芳自始至终,赶上了一个全份,彼时他仍最红的一个,而且索价不高,又因老太太、太太、小姐们,大多数都不喜欢谭、杨,而无不欢迎梅者,故几乎是每一堂会必有他,所以他得钱也最多。我常同他说:“这帮官员都是一群贪官污吏,且有奸商,都不顾国家,只管胡搅”,兰芳加了一句说:“只管享乐。”我说:“他们这种举动,不但不够高,而且不够乐,而且他们自己也不见得是为得乐,只是盲目争强斗胜,出风头而已。你是唱戏的,他们找你唱戏,当然要他们的钱,他们也都不是好来的钱,挣他们几个,也问心无愧,不过有一层要知道,倘这种钱能够常挣,那国家也就要完了。”〔11〕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