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人物往事 > 正文

解密:毛泽东高度重视的吴晗著作《朱元璋传》(3)

http://www.sina.com.cn 2004/11/23 12:15   炎黄春秋

  

  为何吴晗不修改对朱元璋的贬评

  吴晗得知毛泽东关于《朱元璋传》第三次修改稿的意见后,又看到其他学术界的朋友提出的关于“阶级关系、阶级矛盾、阶级分析不够,对朱元璋这个历史人物评价也不够全面”。吴晗把这一修改稿压了下来,没有再交付出版。但他也没有按照毛泽东两次提出的意见对书稿大改的意思,特别是对朱元璋的贬评,并没有想过多地改动它。这大约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当时史学界正在纠正40年代出现的一种风气,即一些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为了打破被禁锢的言论,把历史研究当做对敌斗争的一种手段,这是当时革命斗争的一种需要,本无可非议,但这种指桑骂槐的史学,毕竟是不科学的。这些严肃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总感到欠妥。于是,在50年代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吴晗等人,都检讨了他们在40年代以写历史作为影射、批评蒋介石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其中范文澜检讨了他在写《中国通史简编》时,“借吴蜀联合拒魏来类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借孙权来类比国民党反动派破坏统一战线,把孙权描写成几乎是全部黑暗的人物。这是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的。”吴晗当时也检讨了借写朱元璋影射蒋介石,给朱元璋以“过分的斥责”。尽管当时那样写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是不可取的;二是吴晗毕竟是个正直的史学家,秉笔直书在他思想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和王宏志合著的《吴晗传》中,曾经写了这样一段话:“要说吴晗写《朱元璋传》有什么悲剧,那么,悲剧恰恰是由于它的题材早已被一种超凡的力量拑制着,而吴晗并不知觉,仍然按照一位正直学者的思路来修改《朱元璋传》,他没有真正领会毛泽东的批评,更没有认真贯彻。”

  这里不妨举一个例子:关于诛杀功臣,吴晗在写了朱元璋炮制胡惟庸、蓝玉两案,株连杀害达几万人之后,又写了这样一段话:“不但列将依次被杀,甚至坚守南昌七十五日,力拒陈友谅的义子亲侄朱文正也以亲近儒生、心怀怨望被鞭死。义子亲甥李文忠立下大功,也因左右多儒生,礼贤下士,被毒死。徐达为开国功臣第一,洪武十八年生背疽,据说这病最忌吃蒸鹅。病重时朱元璋却特赐蒸鹅。徐达流泪当着使臣吃下了,不多日就死。”字里行间对朱元璋诛杀功臣报以极大不满,而对被杀功臣却寄予极大的同情。吴晗写到杀胡惟庸废弃相位时说:“从中书省综掌政权一变而为皇帝亲自管理庶政,……皇帝变成总揽一切的独裁者了。”吴晗还是忍不住指责朱元璋搞“独裁”。

  吴晗是个史学家,最尊重的是史实。新中国建立前,他曾经因为“红军”和“民军”一字之争,宁可放弃一部史著的出版机会。他研究明史多年,对朱元璋早有个基本看法,在30年代,他写过《胡惟庸党案考》,这篇文章当是没有受政治气候左右时写的,文中他指责朱元璋是“一个十足的自私惨刻的怪杰。”说朱元璋“赋性猜嫌,深恐遭知识分子讥刺”。说他礼贤下士是“装”出来,直至大局已定便大兴文字狱。朱元璋“设学兴教”,“进用宋纳一流刻薄寡恩的教师”,“造就出一批听命唯诺的知识分子出来,作皇帝个人的驯仆”。如今,要吴晗完全放弃这些史实和原有的观点,塑造一个光辉形象的朱元璋是不可能的。

  吴晗在50年代初期着手修改《朱元璋传》,比较侧重于史料运用的准确性和分析问题的科学性,是可以理解的。况且,毛泽东当时还未进入个人迷信的座舱,他的话还没有“一句顶一万句”。关于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毛泽东的周秦封建论只作为一种意见,允许讨论。因此,毛泽东对《朱元璋传》1954年稿本的批评,吴晗大约也只当做一种“意见”加以考虑而已,并没有认真贯彻。这一点从1954年到1965年两个版本对照,可以清楚地说明:1954年稿本,全书分七章二十四节;1965年版全书分八章二十三节。内容和基本框架大体上没有变,基调大体相似,看不出是由把朱元璋“写得那么坏”,改变成对朱元璋“写得好点”。至于对农民战争,从解放前的第二个版本到第三、第四个版本都是肯定的,特别是第三、第四个版本,如果说对农民战争评价高了一些,恐怕也只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点而已,在这方面,《朱元璋传》绝不是评价不当的典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东航客机在包头坠毁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巨能钙被检出含双氧水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国足告别2006世界杯
广州车展美女图100张
网友偷拍国产新车谍照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