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性学大师上美国银幕--《金赛》美国上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2/01 15:36 国际先驱导报 | |||||||
最近在美国上映的《金赛》一片,首次在电影银幕上展示了这位首创人类性行为研究的科学怪人的一生。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由比尔·康登拍摄的影片《金赛》追溯了以《人类男性性行为》(1948年出版)一书而扬名的性学家金赛的一生。阿尔弗烈德·金赛曾因随其研究兴起的性解放运动而备受责难。就是在今天,他对所谓性变态行为的宽恕态度仍在经受着美国保守主义分 爬不出保守主义漩涡 长期以来,埋藏在美国土壤下的清教主义者正如恶兽一样跃跃待发,欲图扑向任何可觉察的非正统行为,从超级杯橄榄球赛半场典礼中出现的裸露的女胸,到马萨诸塞州颁发的合法同性婚姻条例……就连美国人文界对于金赛提出的人类性行为可以用科学方法规范化测量的主张,他们也抱着普遍的怀疑态度。 这些怀疑论调以提问的方式出现在影片中。片中,一名同事质问金赛,“由人类性行为激发起的爱的情感,是否真的能被科学地精确测量?倘若真的可以,那么性行为中身体与情感的尺度岂不就是仅仅基于机械论法则了吗?”金赛对此并没有做出令自己与他人满意的答复。随之,他的事业也在1953年出版的《人类女性性行为》后急速滑坡。因为男性集权不能容忍金赛在书中对于母亲、妻子、女儿等概念的“玷污”。 上世纪50年代,金赛也与声势浩荡的麦卡锡主义产生了冲突。在保守与排外的国会检察官的施压下,洛克菲勒基金中止了对他长达12年的科研资助。两年后,在1956年8月25日,金赛猝死于心力衰竭。但电影并没有将金赛的死刻画成一位胸怀启蒙理想的殉道者的死,而是以抒情的笔调让金赛与他的妻子置身于他们眷恋的丛林里——这里曾是青年金赛专注于动物学研究的地方。 早年生涯的种种暗示 阿尔弗烈德·查尔斯·金赛于1894年6月23日出生在新泽西洲的霍伯肯,他曾在1912年哥伦比亚高中的毕业典礼上担任了毕业生代表,作告别演讲。其后,他便奉父命前往斯蒂文斯科技学院攻读工程学。经历了压抑的童年生活的金赛在野外获得了肉体与精神的双重解放。1931年,他成了仅有77名成员的美国童军代表团中的一员。 导演比尔·康登为青年金赛特别安插了一幕,描述他与童子军团长间的暧昧不堪的邂逅。尽管两人间没有什么公然的举动发生,但我们已经适应了将这一类场景与不正当行为相联系的自然猜测。 当金赛毅然离开斯蒂文斯科技学院前往鲍登学院攻读生物学与心理学后,父亲与他脱离了父子关系。金赛完全独立了。1916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在1917年开始了首次实地考察,收集野蜂标本。1919年,他被哈佛大学授予分类学科学博士称号。1920年8月,他受聘就任于印第安纳大学。 1920年8月,金赛与他的学生克拉拉·布赖昆·麦克米伦在印第安纳的布鲁克维尔成婚。当时她23岁,他26岁,因为均是备受压抑的处子之身,便为新婚之夜带来了一幕颇为惨痛的插曲。 刻意塑造的科学怪人 至这一幕时,我们才发现正在观看一部策划周详的、陈述50到80年前地球人生活状态的时代片。男演员利亚姆·尼森精心打造的金赛是个十足的怪人:笔直的头发,微微前倾的身形,谨慎的言语……他与康登合力塑造了一个标准的学究肖像:超级学院气,超级科技至上,超级得有点过火。金赛的讽刺性偏执狂形象,显然源自对父亲专横的积怨。 相较之下,饰演金赛妻子克拉拉的劳拉·琳尼则被赋予了充分抒发人物情感的自由。她塑造的金赛夫人常常懊恼于丈夫伪科学的理性至上主义掩护下的蛮横举止。 在大幅渲染尼森与琳尼塑造的迥异个性外,影片情节还逐步延伸至夫妻与同事及其眷属间的关系,展现了一幅拥护婚外恋、双性恋的超前群居生活景致。影片同时潜藏着一丝同性爱欲的意味:金赛的一班助手都有着同样英俊的相貌。 让人难以置信是,在印第安纳这样铁杆的保守州里,怎么有着对性抱以如此轻松态度的一班人,云集在1947年4月印第安纳大学的性学研究中心。在水泄不通的讲堂里,金赛教授了学校有史以来关于婚姻的首堂课程,重点是如何使男女共同达到高潮。然而在现实中,仅金赛的大名就足以使铁杆保守人士倒胃。 接近尾声的一幕,展现了饱经沧桑且疾病缠身的金赛会见一位已婚多年的中年女人的场景。这个女人曾暗恋另一个女人却难以启齿。忍受着愧疚折磨的她一度濒临自杀边缘。当她读完金赛的书后,终于鼓足勇气向暗恋对象表白心声。对方也同样向她袒露了一直隐藏在心底的爱慕之情。康登将这一序列一次次运用定格手法,直至女人紧握住救命恩人的手一幕为止。这让人不觉想起特伦斯那句至理名言:“关于人类的一切对我都不陌生。”(王莼)
(编辑:独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