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流:侠女小凤仙,乱世中国的青楼奇女子(3)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2/23 16:00 新浪文化 | |
知音难寻 护国运动兴起。北洋军系的旧人,北洋第一代武将看不惯东宫太子袁克定的目空一切,认为这位大爷将来不好伺候,遂决计反对帝制,不动声色地猛抽袁世凯的后脚。袁世凯经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代理总统,任命蔡锷为四川都督。由于带病操劳,蔡锷的喉疾更加严重。这时小凤仙天天都能收到蔡锷的消息,自是闭门谢客,静等蔡锷派人来接。她接到蔡锷写来的信,大意是说:自军兴以来,顿罹喉痛及失眠之症,现在都督四川政务、军务,实在是难却中央的盛情,所以勉为其难,等到大小事情布置就绪,就出洋就医,到时偕你同行,你暂时等一下。 小凤仙天天在耐心地等待,可蔡锷已病情沉重,来不及也无法接小凤仙了。他急忙沿江东下,经上海到日本就医,终因病入膏肓而在福冈医院逝世,英年37岁。小凤仙等到的竟是蔡锷的死讯,顿时悲痛欲绝。蔡锷的灵柩运回上海,各方在上海为他举行盛大的追悼会。小凤仙托人寄来了两副挽联。其一: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其二: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怜他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小凤仙因受蔡锷的垂青而艳名大噪,一些人竭力趋走云吉班,渴望获得同小凤仙的一夜缱绻,从而赢得与蔡锷“同靴兄弟”的美名。但小凤仙总置之淡然,她决定对蔡锷从一而终,维护蔡锷的名声。可蔡锷的部属和学生却对小凤仙极力排斥,怕她有损蔡锷的清誉。小凤仙寂寞地守着对蔡锷的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 据说,当北京官方与民间各界在中央公园公祭蔡锷时,小凤仙身穿蓝布大褂,亲自前往致哀。当她随民众步入灵堂向蔡锷遗像鞠躬时,被北京大学堂的学生发现。小凤仙察觉后随即快步走出中央公园,学生们追踪寻访,竟不可得。此后,小凤仙遂从八大胡同消失,隐姓埋名,无影无踪,对其去向众说纷纭,一直是个谜。 最近,有人专门对她的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其中有一个观点,颇受大家的认可。 小凤仙自蔡锷将军去世后,便离开八大胡同,隐姓更名。她先嫁给东北军的一位师长,从北京移居沈阳。后来可能是那位师长死了,她遂改嫁给一位姓陈的厨师,住在沈阳市皇姑区寿泉街三胡同的一座平房里。因为她丈夫姓陈,四周邻居们都称她“陈娘”,而对她不平凡的身世一无所知。人们看到的陈娘长得很漂亮,白皮肤,大眼睛,瓜子脸,个头儿至少在1.6米以上,依稀可见她年轻时沉鱼落雁般美丽的姿容。至于她的实际年龄,她本人从不提及,又因她长相年轻,所以无人能猜得准。她没有工作,全靠丈夫的收入养家度日,生活很是拮据。两口子没有子女。她居住的房间是狭小的北厢房,室内面积只有10平方米左右。可室内几乎没有家具,因而并不显得十分拥挤。家里惟一像点样的摆设,就是那只天天上弦的小闹钟。陈娘也没有什么讲究的穿戴,只是平平常常的衣服,但洗得干干净净,穿起来显得与众不同。她惟一的爱好就是喝酒,几乎每餐都要喝两盅白酒,喝得很慢很慢。她最大的乐趣就是去听戏,听得有滋有味、如醉如痴。这也可能与她早年的生活道路有关。她这样的生活习惯一直维持到晚年。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11月,人民解放军占领沈阳。这年小凤仙已48岁。她丈夫在东北人民政府的总务处工作,可能还是厨师。她自己也靠劳动吃饭了,先是进一家被服厂做工,以后到东北人民政府统计局出收部一位叫张建中的人家做保姆。她改名叫张洗非,不知此名是否有深意,但她此后一直过着艰苦的生活,这一点是能肯定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