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 > 人物往事 > 正文

人物风流:21世纪13亿中国人眼中的毛泽东(图)(3)

http://www.sina.com.cn 2004/12/27 14:15   瞭望东方周刊

  毛泽东登陆互联网

  早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时,他就已经走进了电脑时代:军队的一个单位开发了有关毛泽东用兵策略的电脑软件。10年后,毛泽东在网络上更“普及”了。具有纪念毛泽东性质的网站纷纷出现,如“网同”、“韶山”、“晶牛”、“毛泽东纪念馆”等,更有网友建议应
建立一个大型的以纪念毛泽东为主题的网站,或者以毛主席纪念堂的名义建立纪念毛泽东网站。后来,110家网站干脆联合发起了网上纪念毛泽东的主题活动。

  ──无以考证,毛泽东生前是否关注过电子计算机以及它带来的革命。有趣的设想是:如果互联网早一天进入政治领域,跋山涉水的“大串联”会改变方式么?无论如何,除了天安门广场的纪念堂,毛泽东在虚拟电子空间也有了他的归属。在这里,人们没有身份、地位和国籍之分。毛泽东品尝到了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多元滋味,他也与他的民众更加亲密无隙了。

  与孔子和平共处

  从7月1日以来,已有50多万工人、农民和学生前往山东曲阜市孔子研究院参观该院展出的“毛泽东像章展”。这是孔子研究院内最受欢迎的一个展览,而同时进行的“大哉孔子展”、“世界孔庙展”、“孔府馆藏文物展”等则相对冷落。组织者说,毛泽东像章展将永远在孔子研究院办下去,因为孔子研究院本身有馆藏和展览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能,徽章艺术当然属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范畴,何况毛泽东像章曾是人类历史上普及面最广、数量最大、佩戴率最高的徽章。

  ──虽然有人称,毛泽东著作的影响也许只有《论语》能够相比,但在毛泽东时代,“批林批孔”却名动一时。作为一位读《资治通鉴》、《贞观政要》和《孙子兵法》长大的社会主义者,毛泽东希望改变历史。他的尝试有成功处,也有失败处。经过激烈的冲突,如今,断裂的文明走上了复归之途。要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乃至大自然重新整合起来,让它们协调发展,不再是发动一场运动就能办到的事情。

  面临文化危机

  南方某电视台的一台综艺节目引用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些上了年纪的观众发现,电视台打出的字幕中,短短的一阕词里,竟然出现六七个别字。如“唯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错成“唯欲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涛涛”;“须晴日,看红妆素裹”,错成“需晴日,看红装素裹”;“江山如此多娇”,错成“江山如此多骄”;“俱往矣”,错成“俱望矣”,等等。

  ──在以前,写错或念错毛泽东语录的人,要被打成反革命,乃至投进牢狱。但是,时代的演进似乎注定了,神圣终要被“缺乏文化底蕴的”、“不负责任的”新新人类消解。毛泽东成为了流行文化、快餐文化和“读图文化”的一个元素。对有些人来说,这毫不惊奇;对另一些人来说,这真是痛惜。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登记结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圣诞家居美图大清单
2005年北京楼市大预测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