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流:被视为圣人的阿根廷国母只活到33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1/07 13:55 环球时报 | |
作者:郭拥军 胡安·庇隆是阿根廷历史上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1946—1955年、1973—1974年两次担任总统职务。他倡导的民众主义理论被称为“庇隆主义”,在二战以来的阿根廷具有举足 私生子身份没有压垮她 庇隆夫人全名叫“多纳·玛丽娅·埃娃·杜瓦蒂·德·庇隆”(阿根廷人亲切地称她为“埃维塔”),1919年5月7日,她出生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以西240多公里的小镇洛斯托尔多斯。父亲胡安·杜瓦蒂是一个农场主,在认识埃娃的母亲胡安娜·伊瓦古伦之前已有妻室,但是却与伊瓦古伦长期同居并且在10年间生下了5个孩子。埃娃出生4个月以后,这个浪荡子父亲就彻底抛弃了这个家,使埃娃几乎在一生之中都没有享受到父爱。非但如此,私生子的尴尬身份使埃娃和哥哥姐姐在乡间备受歧视。1926年,父亲在车祸中丧生,7岁的埃娃随母亲去参加葬礼,遭到同父异母兄妹的粗野谩骂,被排在了葬礼队伍的最后。幼年的这种生活环境,造就了她顽强的意志和不服输的精神。 埃娃从小喜欢文艺,梦想成为一名演艺明星。1935年,16岁的埃娃带着这样的梦想来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她沿着当地的“百老汇”———科连特斯大街去一家家剧团、电影公司求职。她在《德佩雷特夫人》、《家家别有洞天》等戏剧中扮演了一些角色,也出演了《铃响瞬间》、《城市苦命人》等电影,但是没有取得很大成功,生活经常陷入窘迫。在艰难日子里,姐姐埃尔明达说:“回来吧,埃娃,回家来吧。”她回答道:“听我说,姐姐,等我征服了布宜诺斯艾利斯,我就回来。”后来,在哥哥的帮助下,埃娃进入了贝尔格拉诺电台,用她甜美动人的嗓音演播各种广播剧,取得了较大成功,逐渐走红。 美女救英雄 埃娃在娱乐圈逐渐走红的时候,胡安·庇隆上校也正在阿根廷政坛冉冉升起。庇隆1895年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洛沃斯城,15岁进入军校,开始了军旅生涯。他曾在陆军军事学院做过军事史教官,二战期间在阿根廷驻智利、意大利等国的大使馆担任武官。1943年6月4日,庇隆和其他18名军官组成“联合军官团”,推翻了卡斯蒂略政府。庇隆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长远的政治眼光,因此在新政权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刚开始,他担任劳工部长;后来,又担任了国防部长和副总统,成为政府中的灵魂人物。庇隆竭力主张保障劳工利益,提高劳工待遇。工人们衷心拥护他,称他为“阿根廷的头号工人”。 1944年1月23日,埃娃和庇隆在阿根廷广播协会为圣·胡安城大地震而举办的赈灾义演上相识。当时埃娃年仅25岁,而庇隆已经49岁(第一位妻子已去世)。尽管两人年龄悬殊,但是出身社会底层的埃娃被庇隆关心人民疾苦的慷慨激昂的演说深深打动,对他说了句“感谢您的存在”。此后,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埃娃一头黑发,所以庇隆亲切地称她为“我的亲爱的‘中国小娇女’”。正是这位“中国小娇女”后来上演了一幕“美女救英雄”的好戏。1945年的阿根廷政坛动荡,纷争不断,庇隆坚持的民众主义主张遭到不少人反对。10月9日,一批军官迫使庇隆辞去一切政府职务,并把他关押在拉普拉塔河中的马丁·加西亚岛。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埃娃充分利用所在的贝尔格拉诺电台,不断号召支持庇隆的广大工人行动起来,拯救庇隆。她还调动各种交通工具,把工人们从附近的城市和乡村运到布宜诺斯艾利斯。10月17日,在埃娃和一些工人领袖的组织领导下,大批群众拥入首都的五月广场,高呼“还我庇隆”,迫使当局释放了庇隆。“美女救英雄”不但促成埃娃和庇隆在4天之后结为夫妻,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庇隆的政治生命,巩固了他的政治地位,为他出任总统打下了政治基础,从而改变了阿根廷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