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新中国电信工业的先锋--老八路王士光(3)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1/11 16:25 炎黄春秋 | |
晋冀鲁豫的有名英雄 人们大都知道,通信兵是无名英雄。当年的王士光是个例外,因为做出了特殊贡献,他成为有名英雄。 1945年12月,为加强对国统区和解放区的语音宣传,晋冀鲁豫军区滕代远副司令员请示刘伯承、邓小平后决定,将当时缴获的两部美造中长波飞机导航电台改装成中波和短波广播电台,由军区通信联络分局局长兼政委林伟组织,机务工程主任王士光具体负责。 接受任务后,王士光首先对导航台进行了认真详细的分析,查阅了大量资料,搜集了一切可以利用的器材,做好了设计改装的准备工作。从1946年2月开始,他和战友们在河北省涉县的沙河村,开始了夜以继日的改装工作。盛夏季节,骄阳似火,炎热而又潮湿的气候使机器零件性能不稳,电路经常发生故障。在调试最紧张的时候,王士光病倒了,痢疾和疟疾两种病魔同时侵入他的肌体,一病就是两个多月,茶饭难进。一米八的大高个,病得弱不禁风,走不动、站不稳。同志们劝他回去休息,他却笑笑说:“这没什么,如果身体有病就停止工作,那算什么革命!”就这样,王士光躺在一张小床上,始终坚持在现场指挥调试。 1946年9月1日,邯郸广播电台正式开播。人们奔走相告,激动异常。王士光用他不太标准的国语,播完了第一条新闻。霎时,红色电波飞遍中华上空,真理之声响彻神州大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发来祝贺的电讯,前线将士传回激动的电文,国统区民众寄来热情的信件……一时间,邯郸广播电台成为全国的“热门话题”。 1946年11月,国民党强行召开一手包办的“伪国大”,彻底关上和谈大门。12月,晋冀鲁豫军区接到中央指示,要求一旦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撤退,要邯郸台做好接替。受领任务后,王士光通宵达旦地工作,先用两天两夜完成了原邯郸短波台的调整,做好了随时接替延安台的准备。随后又连续奋战20多天,将邯郸中波台改装为短波台,既准备接替延安台后邯郸台还可同时播音,又准备接替延安的电台一旦发生故障,可以迅速改用邯郸台代替。 1947年3月,国民党集结25万大军,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19日,党中央撤离延安。2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改称“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用预先设置在陕北瓦窑堡的备用台接替播音。在这段时间里,王士光和他的战友们每晚7点坚持收听陕北台的播音动态。3月29日晚7时整,陕北台没有出现,怎么办?当时既未接到上级指示,又没收到陕北台的稿件。如果等待中央的指示或收到稿件后再播,就会导致党中央的声音中断。“决不能让党中央的声音中断!”新任军区通信联络分局副局长的王士光果断地指挥开机,机智地反复播音:“陕北新华广播电台,XNCR,由于机器发生故障,暂停播音,明天再见。”30日晚7时整,在王士光的精心保障下,邯郸台正式接替陕北台。正当胡宗南在延安向蒋介石邀功请赏的时候,广播里又传来了“兄妹开荒”的前奏曲,“陕北新华广播电台,XNCR,现在开始播音......”接着是新闻,随后是其他节目。这使蒋介石大为恼火,也使胡宗南摸不着头脑。从此,“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沙河村一直播音到1948年5月23日。它以铿锵有力的声调向世人昭示,一个崭新的中国即将诞生。 1947年8月,为表彰邯郸台成功接替延安台这一特殊贡献,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政治部作出一项特殊决定:为王士光记特等功一次,授予“特等功臣”锦旗一面、“人民功臣”银质奖章一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