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 > 人物往事 > 正文

章启月:由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到驻比利时大使

http://www.sina.com.cn 2005/01/29 16:59   南方周末

作者:赵凌

  12月9日,45岁的外交部女新闻发言人章启月微笑着圆满完成了她的最后一次例行记者会的主持。此后不久,她将担任中国驻比利时大使。

14岁的使命

 
 章启月1959年10月出生于北京一个外交官家庭。其父章曙先生是新中国第一批外交官,曾任中国驻比利时、驻日本大使,后来担任外交学院院长。

  章启月曾在某个场合谈起“出身在外交官的家庭,并不是件优越的事情,甚至可以说很不容易,很艰苦。”章启月4岁时,父母就双双出国。父亲在伊拉克任职8年。“文革”开始,章启月和母亲
在江西干校度过了两年时间。章启月说,“小的时候,跟奶奶住过一阵,后来就住在幼儿园里,常常没人接,有时就住在父母朋友家里,经常是一会儿换这家,一会儿又换那家。”“这些都对我现在的性格啊、为人处世啊有很大的影响。跟任何人在一起,都是我照顾别人。这是因为从小在家没有人惯我。”

  1974年,经毛泽东同意,外交部派遣4名子女赴美两年半学习英文。4名少年留学生中的两位比较知名:一位是章含之的女儿洪晃,一位就是章启月。1977年1月,章启月回到了北京读高二,第二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

“冷眼看外交”的日子

  大学尚未毕业,大三的章启月考入了第二期联合国译员训练班。1983年冬天,章启月以国际职员的身份再度飞赴纽约,在联合国秘书处担任同声传译工作。回顾这5年的同传经历,章启月曾说“在那里我第一次接触了外交工作,而且可以说是冷眼看外交吧。每天我就坐在玻璃窗后面,看着代表们吵,代表们争,看他们讨论一个又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因为有联合国工作的背景,1988年章启月回国后进入国际司工作,使她从一个出色的语言高手成为一个出色的外交官。在这里她度过了8年时光,从随员起步一直到一等秘书。1995年,36岁的章启月以一个成熟外交官的身份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任一秘,之后成为参赞。

  1998年,章启月结束了在联合国代表团的工作,回中国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兼新闻发言人。这一年,她39岁,成为外交部历史上第18位发言人、第3位女发言人,而且是最年轻的发言人。

亲切而冷峻的女人

  随着中国外交的开放,新闻发言人开始被大家所认识,如沈国放、孙玉玺、朱邦造等等。1999年新春,章启月的亮相让公众耳目一新——在此之前,公众在电视上从未看到女发言人。

  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和实践,章启月开始适应了自己的新角色。新闻发布会上的章启月看上去很“硬”。一位美国报纸驻京记者说,相对于其他几位男发言人,在记者发布会上,章启月似乎比他们“更严肃”。在他记忆中,中美撞机事件中章启月的表现让他印象深刻,章“用最明确的态度和最流利的表达显示了中方的立场”。圈内人士对她的评价是:思维缜密,语言精准。章启月曾经对媒体表达“作为一个普通的女人,生活中的我不善言谈,也不喜欢抛头露面,但既然命运把我推到这个位置,我就必须进入角色。我把每次‘发言’当成一次新的挑战,认真准备和应对。”让章启月感到欣慰的是,在6年间她主持的发布会没有出现过重大问题。

  在发布会上给人留下了“严肃”的印象,让章启月感到有些“委屈”。她说,“我这个长相啊,只要不笑就显得很严肃,但长相是爹妈给的,没办法改变。”实际上,在私下里她被外国记者认为是最亲善的一位发言人。她能够用纯正的英语和外国记者聊天,甚至开怀大笑。《华盛顿邮报》记者Philip曾和她一起去过新疆,一路上非常轻松愉快。“她没有因为和记者在一起而显得警惕,她有自信表现得公私分明。”正因为如此,外电曾评价,“身为发言人,章启月在台上为维护中国的外交利益的强势表态,往往让外国记者们印象深刻;但私底下,章平易近人加上流利的英语,又一改外交对大陆外交官严峻僵硬的刻板印象。”

  发布会下的章启月和普通女人一样地生活。她平时坐公交和地铁出行,在有限的空闲时间里有干不完的家务,她没有请保姆,偶然也逛逛商场,请朋友帮她参谋今天的发布会“穿什么好呢”。她用最纯正的口语而不是外交辞令在私下和人交谈,面对记者表达对她工作的赞赏,她会说,“没什么的,大家都一样干活挣钱。”

  章启月的丈夫也是一名外交部高级官员,她有一个16岁的儿子。有很长一段时间里,高强度的工作之余,她必须同时照顾生病的父亲和公公,还有年幼的儿子。她说,“我其实特别希望自己是一个好母亲、好妻子和好儿媳。”

  儿子是章启月和丈夫一手带大的。儿子8岁半那年,她被派往国外。与家人分离的两年里,她经常给儿子写信、打电话,她不希望自己童年的遗憾同样出现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她在儿子考高中的时候,推掉了所有工作外的应酬在家里“陪读”。她听到人家的孩子一声声叫妈妈会“心软”,“以前,我的感情没这么脆弱,当了母亲之后特怕听这个。”

  她在尽最大的努力保持着工作和家庭的平衡,她深感家庭亲情的珍贵。“我跟父亲真正在一起,把零星的时间都加起来,可能也只有六七年。他1998年去世时,我没能见他一面,为此心里难过了很长时间。”如今,她将循着自己父亲早年的足迹踏入比利时担当大使,以此作为对父亲的怀念。

(编辑:思琴)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