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 > 人物往事 > 正文

人物:纳粹最后一位“歌手”的悲剧终结(组图)(2)

http://www.sina.com.cn 2005/02/07 15:57   《人物》杂志
  1935年3月28日,里芬斯塔尔的《意志的胜利》在柏林乌发宫影院举行盛大的首映式,希特勒亲自出席观看。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盛赞该片:“这是一部纪念丰碑式的影片,它让所有看过它的人,都无不为那些壮观的游行方队而激动万分,从而坚定其信仰,同时亦为她洋溢着的艺术激情所感动……”同年5月1日纳粹政权将“国家电影奖”授予里芬斯塔尔,以表彰她拍摄《意志的胜利》的非凡功绩。

  两次党代会的“出色”拍摄,不仅使里芬斯塔尔一跃成为“第三帝国”最重要的电影人物之一,也使她成为了希特勒纳粹思想最忠实、最狂热的“吹鼓手”。1935年,由她执导的另外一部纪录片《自由之日——我们的国防军》,可说是又一例证。

  从《各民族的节日》到《美的节日》

  1936年8月1日—16日,第1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柏林召开。来自52个国家的4594名运动员参加了此次体育盛会,120万名观众(其中有15万是来自外国的观众)观赏了各项体育赛事。希特勒利用在柏林举办这一世界顶级体育盛会的机会,无所不用其极地开动他的宣传机器,以达到展示纳粹德国“辉煌”成就,树立其新的世界形象的政治目的。而构成这一宣传攻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将记录这一名噪一时的体育盛会的任务交给了他们充分信任的里芬斯塔尔。为此,纳粹政权不惜再次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以确保这一重大任务的完成。

  此次,里芬斯塔尔不仅集导演、编剧与剪辑等诸项重任于一身,而且统领着一支由43名摄影师组成的摄影大军。他们利用架设在柏林奥林匹克运动场各处的摄影机,以及铺设在运动场上的隐藏轨道,动态地记录下了各项赛事与活动。在拍摄游泳比赛时,还使用了当时还很鲜见的水下摄影,而在拍摄运动场全景时,甚至还动用了德国著名的“齐柏林”飞艇。为了更好地捕捉镜头,他们还对摄影机做了很多技术革新,如制造出可旋转各种角度的摄影机支架转台、建造具有防震功能的摄影车等……这部影片的拍摄总共用了40余万米的胶片,制作了3万余米的录音带,最后由里芬斯塔尔亲自剪辑成一部名为《奥林匹亚》(1938)的大型纪录影片。该片全长205分钟,分为两集:第一集《各民族的节日》(又译:《民族的祭典》)与第二集《美的节日》(又译:《美的祭典》)。第一集以“序曲”开始,在展示了一系列古希腊竞技运动员优美的雕像之后,过渡到奥林匹克圣火由希腊传递到柏林的过程,随后是运动会盛大的开幕式与最初几天的竞赛活动;第二集则展现奥运村运动员的生活与他们赛前的准备活动,各项赛事的高潮迭起与闭幕式的盛况……

  从小接受舞蹈训练的里芬斯塔尔,对展现健美的人体以及人体的力量与和谐始终怀有一种迷恋情结,《奥林匹亚》的拍摄无疑为她实现这一理想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为此,她将这部影片定位于“一部对人的力量与美的赞歌,对健康的躯体、健康的精神的充分展现”。在影片中,她用不少镜头着力展现运动员健美的体魄与动作,甚至出现了诸如从古希腊运动员的雕像到当代奥林匹克运动员健美躯体的幻化镜头等。她的这一艺术理念与追求完全是当时纳粹所崇尚的“艺术现实主义”的充分体现。

  1938年4月20日,《奥林匹亚》在柏林首映,里芬斯塔尔将其作为庆祝希特勒49岁生日的一份贺礼,献给了他。

  纳粹最后一位“歌手”的悲剧终结

  《奥林匹亚》之后,由于健康原因,里芬斯塔尔没有投身更多影片的拍摄工作。直到1940年她才根据欧根·阿尔伯特的同名歌剧改编、执导了她的第二部故事片《低地》,并再次出演女主角。然而由于健康、战争等多方面原因,这部影片多次停拍,一直拖到1944年底才勉强完成。然而随着“第三帝国”的崩溃与战后胶片的短缺,影片直到1953年才得以复制发行。在战后的社会环境下,这部故事内容有几分接近《圣山》的影片未能获得关注。

  战后,里芬斯塔尔由于她在“第三帝国”时期与希特勒纳粹政权的密切关系,以及她所拍摄出的政治宣传片而背负罪名,一直生活在政治的阴影之中。她的影片被禁映,人也曾经被捕入狱,此后长时间地被排除在社会公众生活之外,孤独地生活在慕尼黑郊外的寓所中。

  50—60年代,里芬斯塔尔曾经尝试重操旧业,但所拍摄的两部影片:《黑货》(1956)与《努巴人》(1965),都由于资金的原因而未能完成。为拍摄后一部影片,她曾经前往非洲苏丹,深入考察那里的土著居民——努巴人的生活习俗,最后出版了两本摄影集——《最后的努巴人》(1973)与《卡乌人》(1976)。到了晚年,不甘碌碌无为的里芬斯塔尔老来发力,竟转向学习水下摄影,并拍摄出一部介绍海洋动植物的影片《水下印象》(1990)。

  性情孤傲的里芬斯塔尔,其个人生活远不像她的电影那样“辉煌”。她直到1944年,才以42岁高龄第一次走入婚姻,但这次婚姻只持续了三年便夭折了。而且,这次婚姻没有给里芬斯塔尔带来子女。

  1992年,里芬斯塔尔动笔撰写她的回忆录《过滤时光》,并在2002年8月22日她的100岁生日招待会上推出。当天,她在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谈及她的过去时,依然认为自己是无辜的。她说自己只是一个追求艺术的人,不该为那些有争议的影片承担责任,受到责备……作为纳粹最后一名辞世的“歌手”,里芬斯塔尔到死也没能认识到她的错误。她的悲剧在于,把政治与艺术割裂开来,将自己看作是一个政治的“局外人”……这不能不说是她的悲哀。然而,她的这种自欺欺人的辩解是无法得到千百万遭受纳粹迫害的亡灵与当今社会人们的原谅的。

[上一页]  [1]  [2]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