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流:毛泽东的震惊世界决策是如何作出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2/28 11:43 中国国防报 | |
毛泽东是举世公认的伟大军事家,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即便是在1950年秋季,作出抗美援朝那个震惊世界的决策之际,他也显现出了诗人本色。 出兵朝鲜是毛泽东毕生中最难作出的决策之一 1950年9月下旬,朝鲜半岛的战火向北燃烧。唇亡齿寒的危急使新中国面临着是否出兵 这一年的10月1日,毛泽东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参加了群众庆典并检阅了部队。虽然北京城内还是一片节日气氛,东邻朝鲜的紧急消息却不断传来。据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叶子龙回忆说,当天“金日成首相发来一封急电,请求中国直接出兵援助。我马上把电报交给毛泽东。毛泽东看后迅速说:‘请在京的政治局委员过来开会!’” 入夜后,天安门广场上国庆的焰火尚未熄灭,中共中央便在中南海颐年堂的会议厅里召开会议。从10月1日起直至10月19日志愿军正式跨过鸭绿江,被史学研究者称为艰难决策的“18个日日夜夜”。为了最后下定决心,毛泽东因焦虑多少天日夜不眠。当时任毛泽东卫士长的李银桥记述道:“毛泽东考虑出兵不出兵,连续几天不能入睡,吃安眠药也睡不着。开会那天,他的东屋里坐了一屋子人……满屋子烟雾腾腾,从五六点钟开始研究,一直到后半夜。”有的中央领导人后来回忆说,在考虑出兵不出兵朝鲜的问题时,毛主席一个礼拜不刮胡子,留那么长,想通以后开了会使大家意见统一了,才刮了胡子。如此反复思考,焦虑到了一个星期不刮胡子的状况,这在毛泽东的一生中都是少见的。 在1950年国庆节后十几天内,中共中央反复开会讨论,面对多数人列举的种种困难以及苏联在出动空军问题上一再退缩(开始称两三个月内不能出动,最后声称其飞机不能过鸭绿江),毛泽东经许多天不眠不休的思考,也曾两次要求入朝部队暂停行动。不过经最后权衡,他还是确定:“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历史又一次证明了毛泽东的正确。中国出兵朝鲜,在政治上大大提高了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在经济上保障了国家恢复建设,在军事上也打出了国威军威。 艰难时刻仍与诗友吟词唱和 1950年10月上旬是毛泽东日夜苦心思索决心难下的时候。尽管如此,他作为新生共和国的主席仍要出席一些必要的活动。10月3日晚,为欢庆国庆一周年,中央人民政府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盛大歌舞晚会。西南各民族文工团、新疆文工团、吉林省延边文工团、内蒙古文工团联合演出了精彩的节目。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参加了晚会,并邀民主人士柳亚子等一同观看。毛泽东与国内著名诗人柳亚子相识几十年,并有诗词唱和交往和深厚的友谊。 当天参加晚会时,毛泽东虽因不断开会并苦苦考虑出兵的决策而连天未眠,但依然谈笑风生。当来京参加国庆盛典的各族代表向中央人民政府首长献旗、献礼致敬时,毛泽东对坐在前排的柳亚子说:“这样的盛况,亚子先生为什么不填词以志盛?我来和。” 面对毛泽东的这番盛情,柳亚子十分激动。他即席填成一首《浣溪沙》,“用纪大团结之盛况”,并马上呈给毛泽东。词曰: 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 接到柳词后,毛泽东当场步其韵奉和,写出了《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全词是: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