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推广不如日韩 中国功夫在海外叫好不叫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3/07 11:22 环球时报 | |||
非洲:中国功夫只活在电影中,日韩则不遗余力地推广本国功夫 “你是JackieChan(成龙)吗?”行走在非洲,因为有一张中国人的典型面孔,经常被这样的问题弄得哭笑不得:“我有那么老吗?” 随着电影在非洲大陆的传播,JackieChan(成龙)、BruceLee(李小龙)和JetLi(李连杰)这些名字确实已经成为中国功夫甚至是中国人的代名词。实际上,在大部分非洲人心目中,中国人个个都是功夫高手。有很多非洲人甚至认为李小龙没有死,并信誓旦旦地说他至今仍然活在肯尼亚,说李小龙已死是那些曾输给他的人的阴谋。“BruceLee,非常强大,没有人能够打败他,”谈起李小龙,我的司机弗朗西斯立刻变得眉飞色舞起来。20多年前,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曾在电影中见过李小龙的功夫,“虽然很久了,但我依然记得很清楚,中国功夫简直就是出神入化。”然而再继续问他是否见识过现实中的中国功夫,答案却是否定的。 肯尼亚作为东非发展最快的国家,目前还没有一所用于展示和传授中国功夫的武术馆或培训中心。而对于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而言,类似的武术馆和培训中心也少得可怜。 去年7月,我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偶然发现了一所名为“中国龙”的武馆,兴致盎然地跑去拜访,发现几个带着一脸严肃表情的黑人兄弟在简陋的练功房里挥洒着汗水,教头竟然也是个当地人。多方打听才知道,这个崇拜中国功夫的埃塞俄比亚青年在中国学了一年的简单功夫,再结合着自己在电影中看到的姿势,勇敢地打起了正宗中国功夫的招牌,广招起弟子来。而他的弟子们也都相信,自己学到的就是正宗的中国功夫。 相比之下,日本的姿三四郎虽然没有李小龙那样名满非洲和富有传奇色彩,但在日本政府的努力下,如今柔道在非洲遍地开花。目前,在非洲50多个国家中,有43个国家成立了柔道联合会,而且大多数国家的柔道联合会都有将近40年的历史。这一方面与1964年日本借主办奥运会可自定增设一个比赛项目之机,促使柔道运动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有一定关系;但另一方面,日本政府的大力推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以肯尼亚为例,该国的柔道协会成立于1964年,目前有18个柔道俱乐部。日本政府曾多次出资邀请肯尼亚的柔道队到日本访问学习,并选派教练到肯尼亚执教。为了推广这项“国术”,日本政府可谓不遗余力。 尽管跆拳道在2000年才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但非洲现已有23个国家成立了跆拳道协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与去年因为收受巨额贿赂而锒铛入狱的国际奥委会原副主席、韩国人金云龙是分不开的。他在担任韩国跆拳道协会会长、国技院院长和世界跆拳道联盟主席期间,使韩国的跆拳道走入了非洲,并最终成为悉尼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03年10月,在我采访第八届全非运动会时惊奇地发现,不仅每一个跆拳道参赛队伍的教练都是韩国人,而且比赛的裁判居然也是韩国人。这些教练肩负着将跆拳道带到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使命,在非洲实行免费教学,从而使这项运动深入人心。 在日本、韩国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面前,如今依然活在电影中和非洲人梦想中的中国功夫只能望洋兴叹。这或许能从一个侧面说明为什么中国武术的历史虽然比柔道和跆拳道更加久远,却依然没有进入奥运会的原因。从非洲的情况来看,中国功夫依然没有成为一项世界性的运动。
美国:中国功夫受阻的四大原因 中国功夫在美国的知名度远非针灸、书法等其他国粹所能比拟。随便问一个路人,不论是白人、黑人,还是超市售货员、大学教师,都表示不仅知道中国功夫,而且还很崇拜。土生土长的美国人马丁认为,美国人对功夫的了解离不开李小龙、成龙、李连杰三个人的电影。记者在音像商店的动作片区域浏览时,也经常会有顾客拿着成龙的电影DVD向我这个中国人竖起大拇指叫好。 “休斯敦少林功夫学院”创办人、少林武功32代弟子释行浩在美国办学已经7年,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美国人对中国武术不仅仅是喜欢,而且可以说是崇拜。他们认为中国功夫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搏击与防身,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与历史渊源更是令人着迷。因此,中国武术被很多美国人看作是开启中国传统文化的钥匙。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武术学校在美国的普及程度,与韩国跆拳道、日本柔道及和气道、印度瑜伽等学校相比可以说是九牛一毛。例如休斯敦市总共只有15家中国武术学校,但是仅在休斯敦的一个社区内,就有几十家跆拳道学习班。实际上,美国有很多健身馆,大学和公司内部的健身房,都开设跆拳道、瑜伽学习班,很多大学甚至还将跆拳道或柔道课程记入学分。 出现这种差别,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很难找出一个词汇来描述它的特点,也很难找出一个门派作为代表,这在一定程度上让美国人很迷惘,甚至有些“曲高和寡”,从而间接地影响了中国功夫的推广。第二,日、韩的“道”类功夫,以带、段分级,更符合美国人的竞争意识,也更容易激发他们努力训练的热情。对于重视奖项的美国教育体制而言,这些运动也给学生们带来更大的学习动力。第三,以瑜伽术为代表的健身项目,对场地要求较小,人们可以自己在家里练习。这项运动还强调对肢体柔软度的锻炼以及呼吸的配合,很多美国人认为借此可以减缓压力、放松思想。然而,在美国流传的武术项目以打斗为主,因此大多数人还不能正确认识其强身健体的功效。 第四,韩国跆拳道、日本柔道及和气道、印度瑜伽等在美国推广的历史远远长于中国武术,并且在它们进入美国时,就已经有了完整的商业运作体系,因此发展较为顺利,目前已经成为美国主流社会一项重要的健身活动。相比之下,中国对外开放的时间较晚,中国武术要想在美国蓬勃发展,势必要经过不断地摸索,寻找到一个能够同美国国情相结合的运作模式。
欧洲:中国功夫有内涵,但日韩功夫更容易学 充满东方韵味的大厅里萦绕着悦耳的江南丝竹之声,身着各色练功服的学员正在舒展拳脚……这是位于德国汉堡中国武术中心的一幕。 近年来,随着世界对中国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开始迷上中国功夫。德国联邦多元文化局负责人卡特琳娜女士告诉记者,目前在欧洲学习中国功夫的学员近100万人,其中太极拳、气功和武术学员的比例大致为50%、30%和20%。各种中国武术、气功和太极拳的协会层出不穷,仅德国就有500多个。值得高兴的是,这些年,欧洲的一些大专院校,如布鲁塞尔大学已经把中国功夫纳入了教学大纲。 在德国鲁尔区开武术馆的“洋师傅”霍杰,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对记者说,如今在欧洲有很多像他这样的“洋”功夫教练,除了自身对中国功夫和文化有极大兴趣外,有很多人也将教授中国功夫作为“谋生”的手段。霍师傅还对中日韩功夫作了对比。他说,在欧洲,许多人是练过日本或韩国功夫后,再转学中国功夫的。原因很简单,日、韩的功夫入门虽然容易,但不讲究基本功,而中国功夫却倡导梅花桩等扎实的基本功,所谓“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中国功夫讲究功理、功法,自然吸引欧洲人,更何况练好基本功,对于兼修其他国家的武功也是颇有助益的。 10年前,欧洲武学界还呈现着日本功夫一统天下的局面。近年来,韩国跆拳道后来居上,从事此项运动的欧洲人已经超过1000万人,成为欧洲地区亚洲功夫的“老大”。说起跆拳道的成功,德国跆拳道协会的工作人员汉斯先生直言不讳地说,这首先同跆拳道的发源地韩国能够敞开心胸,积极宣传有关;其次,由于奥运会将其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因此容易得到商业机构的配合推广,影响力自然会扩大。 同日韩功夫相比,中国功夫拓展海外市场的困难不小。国际武联比利时执委范本浩先生认为,中国功夫的推广存在以下几方面阻力:首先,中国功夫涉及面太广,有气功、散打、太极等多种形式,超越了体育单项文化,这为推广增添了难度;第二,中国功夫缺乏一整套与欧洲各国体育文化组织协同推广的机制,在有限的商业宣传上也把自己定位在“高雅文化”上;而日韩功夫定位于“大众体育”,从而拉近了与寻常百姓的距离;第三,中国功夫还没有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也就无法名正言顺地进入欧洲大、中、小学的课程体系。 因此,中国功夫虽然很有魅力,但宣传和推广方面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在欧洲有句俗话,“知道中国功夫的就喜欢,不知道的不喜欢”。(本报驻肯尼亚特约记者 费裴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尚京) (编辑:羚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