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园淘出侵华日军家书 专家称其反映真实历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3/10 10:14 北京娱乐信报 | |
“这两封信是我几年前在潘家园旧货市场买来的,前几天翻出来才发现竟是侵华日军写给家人的信,希望它对这段历史的鉴证起到作用。” 昨天下午,北京市民金铁华先生向记者出示了自己收藏的两封已经泛黄的信。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有关专家翻译分析,确定是两封侵华日军的家书。 每封30元 收藏爱好者淘到日文信 据收藏爱好者金铁华说,他退休后便开始整理此前收集来的各种藏品,偶然翻出了两封在几年前从潘家园旧货市场淘来的日文信件,虽然已经记不得具体时间,但当时的情形他还记得。 金先生说,这两封信是有一年的3月初他以每封30元的价格从一个商人手里淘来的,据出售者讲信是从日本买回来的,由于字迹潦草,又是日文,并不清楚信件的内容。“我见这两封信,信封完整、军邮封清晰,且信瓤也非常齐全便买下,但此后并没有仔细研究。要不是这次准备全面整理自己的藏品,也不会发现它。” 熬夜上网 查证相关资料释疑团 金铁华看到信件出现了“南京失陷”的文字,其中一个信封背面写有“一月拾八日”,信中也提到是“1938年1月18日”,与1937年12月日军侵略南京的时间非常近,便感到内容可能与当时的历史有牵连,随后连夜上网查证相关资料。 “前天,我在网上找资料到次日凌晨5时。”金铁华发现,截止到目前像这样的信件,中国收藏者共持有6封,但像他所持的这两封显示时间如此接近当时历史的还没有被公开。圈内的一些收藏大家也表示,类似的收藏品至今还未公开过如此完整的信件,这两封信不但有部队名称,有封皮、内容完好,且时间如此确切。 金铁华说,此前他也找过相关的日文翻译对内容进行翻译,但是他所找到的翻译表示几十年前的日文与现在的讲法有很大出入,所以并不能精确地搞清其具体意思。 情急之下,金先生想到了信报,希望可以帮他找到有关专家解惑。 专家详解 这是侵华日军的家书 由于信件字迹很潦草,而且基本上沿袭了中国书法里的行书字体写就,记者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向有关专家请教。 “这基本上可以确定是一封很普通的家书,只不过写信的人是一名侵华时期的日本军人,至于是军官还是普通士兵,无法从信笺上判断。”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办公室副主任李春光博士在看完这两封信后肯定地说。 由于有一封信字迹非常潦草,无法看清,李博士说,这封能看清楚的信主要是描述了一个在中国的日本军人的生活情况,首先是寒暄了一番,比如“大陆比较冷,但是开始适应了这里的严寒天气,请勿挂念”等等,而随后这封信介绍了当时日本侵华时期的社会情景,这些内容在信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在屯驻地榆次治安不是很好,打算成立新的县政府……” 在李春光博士的提醒下,记者看到了落款上有“武田太郎”的字样,而前面有“叔父”的字样,李博士说,从信的内容基本上可以证实这封信确实是当时的书信,而信的最终落款是1938年1月,与信中有关内容相吻合。“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南京,而在新年过后,他就写信给家里报平安,与历史相吻合”。 家书意义 真实反映了侵华史实 李博士手拿书信的复印件说,这封信虽然只是很普通的一封家书,但是内容却能真切反映当时的时代背景,同时也成为日本侵华历史的一个最好的佐证。 “写这封信的人至少也是个高中生,因为他的文化水平在当时来说并不是很低。作者的信里基本上是通篇汉字,而且书写非常流利,这对现在的日本年轻人来说,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在日本居住过多年的李春光博士介绍说。 据介绍,在上世纪30年代,日本士兵能用大量的汉字来写书信。因为日本国家有关部门在实施义务教育上就一直要求初中生毕业时要学会2000个左右的汉字,而现在的日本年轻人基本上不会写汉字,用计算机一打拼音就能出来文字,所以不用亲笔书写,逐渐就忘了汉字,只会写一些英文字母和平假名文字。“这封信可以充分反映当时日军侵华时的社会背景,而且非常真实。”李博士还介绍说,从上个世纪以来,日本普遍将外来语音译成片假名,汉字称为平假名,但是在二战结束后,大量的外来语逐渐占领了日本的语言世界。(记者 朱伟东 王萌) (编辑:思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