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洪秀全到蒋介石--细数南京总统府的兴衰荣辱(3)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3/29 16:22 外滩画报 | |
总统府最后的背影
1949年元旦,总统府大礼堂一年一度的新年团拜会上,彻夜未眠的蒋介石拖着疲惫的身躯,强打精神发表了一番讲话。21日蒋介石携宋美龄登上“美龄”号专机,往东南方向飞去。这一去,他再也没有回来。 总统府大门上的这三个字,是1948年蒋介石当选总统后匆匆挂上的,换下了原来“国民政府”四个字,由当时国民党的四大书法家之一、总统府资政周钟岳所书,直到解放以后被摘了下来。博物馆改造初期,就有人提出既然要恢复历史原貌,就应该重挂“总统府“这三个字,然而申请报告如同石沉大海,始终没有回音。总统府工作人员决定先斩后奏,2002年11月21日他们悄悄地把复制的金字挂上了门额,没想到引来的却是一片叫好声。博物馆综合管理处的刘晓宁讲起这件事,不禁感慨万千。当时的国府大院基本是北洋军阀时期遗留下来的旧屋,作为国民政府的府邸,却依然沿用了督军署的大门。蒋介石采纳了外长王正廷的建议,决定在清两江总督署的辕门原址上推倒重建新大门。工程历时半年,建成后的大门,朝南立面有八根古罗马爱奥尼式石柱,立面向外有三座拱形门洞,四周是巴洛克风格的线脚。 总统府中轴线依次是大门、大堂、礼堂、会客室、总统办公楼(子超楼),也已经基本恢复了民国时期的原貌。沿着中轴线一路走进去,当年蒋介石也是沿着这样一条相同的道路,走完了他在大陆的最后一段政治生涯。 蒋介石当选总统后,并非每天都去总统府办公,大部分时间留在距总统府不远的黄埔路官邸。只有在接见外宾,接受外国大使递交国书,召集重要会议,参加每周一例行的总理纪念周等活动时才会露一露面。 从蒋介石的官邸到总统府,只需几分钟的车程,但每次都由总务局事先周密部署,以防不测。沿途的警察局、派出所长官均是从远侍从室中调派。当总统的车队出发后,沿线黄埔路、中山东路、汉府街,实行半戒严,进入国府路后,则是全戒严。如果总统与外宾车队通过,则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每个岗亭必须通知下一个岗亭,一站站传下去,直至总统府大门口的哨兵。汽车驶入国府路时,仪仗队就要做好准备,车队一进大院,立即吹号奏乐。这时,总统府参军、局以上办公室的信号灯一起亮起来,电铃连响三声,表示蒋介石一行已经入府。 蒋介石的坐车可以一直驶入大堂,至二堂下车。而一般的车辆到大堂前必须停下。蒋介石下车后,踏上台阶,走过麒麟门,穿过磨石子甬道,过政务局,直入“子超楼”,登上美制“奥迪斯”电梯,到达二楼办公室。蒋介石的警卫车队则停在大堂外,便衣侍卫就在大堂内外流动警戒。蒋介石刚任总统不久,内战战场就一再失利。总统府上上下下都笼罩着一股悲观气氛,小道消息四处流布,一时间人心惶惶,连上班的心思也没有了。有一次,军务局接到国防部保密局(即原军统局)送来的一份情报,大意是:据勘测,毛泽东家的祖坟风水绝佳,因此共产党可以老是打胜仗。保密局在意见处理一栏里,居然写上了:派兵“围剿”湖南韶山。1949年元旦,总统府大礼堂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新年团拜会。与会者人人低头不语,惟恐惹老蒋生气。彻夜未眠的蒋介石拖着疲惫的身躯,强打精神发表了一番讲话:战争虽然失利,但我们还有西北和华南的大片土地,还有长江天堑,只要万众一心…… 1949年1月21日下午,面容憔悴的蒋介石,穿上那一身浅色长袍,深色马褂,一手拄着拐杖,与送行的官员一一握手后,携宋美龄登上“美龄”号专机,往东南方向飞去。蒋介石想起自己1927年首次入主总统府以来,几进几出,1927年被迫下野,1931年迁都洛阳,1937年再度迁都重庆,……然而,与前几次不同,这一去,他再也没有回来,“总统府”那三个金色的大字被永远地留在了背后。(蒋政/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