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1931年9月,在黑暗中沉睡中的中国(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4/01 16:44 三联生活周刊 | |
1931年10月10日,马占山被张学良任命为黑龙江省代主席兼军事总指挥后,发表宣言,决心抗战,在11月4日的江桥打响了东北正规军抗战的第一枪,取得了“江桥大捷”。虽然最终在日军的优势兵力下抵抗失败,但马占山的侄孙马耀东先生对本刊记者强调,这次军事价值有限的胜利,在当时极大鼓舞了全国人的抗日斗志,振奋了民族精神。 “九一八”时,公开身份为奉天民主人士的巩天民是当时中共在东北的第一批地下党 专门研究东北抗联历史的海军创作室作家朱秀海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给时常想念的人》,纪念在“九一八”东北沦陷后的坚持抵抗的杨靖宇等人。他向记者陈述“九一八”后东北义勇军和抗日联军坚持抗战的伟大之处,正是在于这些人精神上的坚持。“当时的东北被日本经营多年,与关内彻底失去联系的抗日志士非常清楚,他们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赶走日本人。但他们却毅然在绝望中抵抗,忍受着常人无法体会的悲壮,这正是中国人不屈精神的传统,是‘田横五百士’的精神。他们是具燕赵古风、先秦风范的最伟大的中国人。” 从“九一八”到抗战胜利的14年,《三联生活周刊》联合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通过对历史当事人的重访和大量第一手图文资料的搜集,将陆续以专辑形式,重新探寻14年伟大抗战中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从淞沪抗战到平型关大捷,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游击战,从南京的国耻到台儿庄大捷,还有国际抗战和孤岛中的抗战文化,抗战的光荣和悲壮自然是以后专辑中持续的主题,但在历史回顾中,60年后的我们最珍贵的记忆何在? 武汉大学教授许俊千回忆陈独秀于1937年在华中大学演讲后,手书对联相赠以鼓舞投身抗战的青年人:“行天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那些“身处艰难气若虹”的中国人,正是抗战胜利60周年中最为珍贵的记忆,也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在今天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