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马可·波罗与消失了的城市元大都(4)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4/05 15:53 书屋 | |
马可·波罗描写阿合马事件时,有点像战地记者——他身临其境地抢到了当时的头条新闻。他所做的一切,仿佛是在应和刺客王著赴死前的呼唤。王著在九泉之下终于等到了自己所期望的那个人,但王著绝对想不到他居然是个外国人。 忽必烈在马可·波罗笔下最生动的细节是对各种形式的赌博活动的反感与禁止。他向喜好赌博的臣民们怒吼:“我以武力征服了你们,你们的一切理当为我所有。你们如若赌博 公元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建国号元,同时下诏定都燕京,称大都。元朝的版图北达北冰洋,东临日本海,西逾葱岭,南接交趾(越南)——可谓空前绝后的大帝国。而大都恰巧属于腹地。忽必烈身上自然有开天辟地、降龙伏虎之霸气。大都对于他而言,是御辇之所在,坐镇其中,可以雄视天圆地方、山清水秀:“居天下之中,以号令四方。”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他也很讲究这种君临天下的自我感觉:“不论大汗坐在哪一殿堂之上,总要依照一定的惯例。他的桌子安放得比别人的高出一大截。他坐的位置是在大厅的北端,面孔朝南,他的正妻坐在左首。右侧坐着他的儿子和侄儿们,在座的也有其他皇室成员。这些人只是坐得更低,低到他们的头与大汗的脚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其他一些王侯们坐在更低一些的桌子旁。大汗的侄儿们的夫人和其他一些女眷坐在大汗右侧较低的桌旁,再下面便是王侯武士们的女眷,每人都坐在大汗为他们指定的位置。这样设置桌子,是为了皇上能够看到所有的在座者,看到每个人……” 马可·波罗抵达元大都时,刚刚二十岁出头,他有幸成为元帝国的黄金时代的目击者。“在元旦这天,大汗治下的各省和各王国中拥有封土或掌有大权的官员纷纷向大汗进贡金银、宝石等珍贵礼物,并且配上白布,意思是祝大汗万寿无疆,并且拥有更多的财富……大汗在这一日所收的马不下十万匹。大汗拥有的五千头象在这一日全都披上金银线绣成鸟兽图案的富丽堂皇的象衣,排成队伍……”十万匹马、五千头象——难怪马可·波罗的同胞们要把他写的游记视为“天方夜谭”哩。那只能说明,他们没有马可·波罗的眼福。据说马可·波罗临死前,神父代表教会要他忏悔,承认所写游记是谎言。而马可·波罗泪如雨下:“上帝知道我所说的连我看到的一半都不到呢!”马可·波罗的所有描述,都是为了强调:忽必烈汗配得上“众王之王”的称号,就所统治的人民的众多、幅员的辽阔、收入的巨大而言,他已超过世界上过去和现在的一切君王;而且从没有哪个君主具有他那样的权威,获得他所统治人民的绝对服从。至于元大都,应该算“众城之城”了。它不仅是最大的政治、军事、外交中心,而且是“世界第一大商会”。 就像罗马帝国的灭亡一样突然,功高盖世、富甲一方的元大都很快消失了。忽必烈汗,这东方的恺撒,也无法保佑子孙万代皆能顺利继承自己的遗产。 元朝的末代皇帝逃出大都时是很狼狈的。他回到草原,回到自己的祖先成吉思汗、忽必烈汗的发祥地,重新成为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者。大都在其心目中,如同一个吹弹已破的梦。假若他有可能读到西方传抄的《马可·波罗游记》的话,会觉得此书是对自身破落命运绝妙的讽刺:偌大的帝国,居然眼睁睁瞧着在自己手中破产了! 据说至元十九年(1283年),忽必烈下令在菜市口(今交道口)刑场处决南宋宰相文天祥,怕大都市民造反、举火燃城,特意将城垣上覆盖的草席全部撤下来,以免引火——考虑得可真够周到的。那场被严加预防的火灾未能及时发生,但并未根绝——只不过推迟了,推迟到八十五年后(1368年),终于燃起,一发而不可收。元大都就这样毁于复仇之剑。慷慨就义于菜市口的文丞相可以瞑目了。 (编辑:独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