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文化新闻 > 长江日报 > 新闻报道 |
随州曾侯乙墓素有“编钟超千古、天下第一墩”之誉,其出土文物的数量之多、价值之高为国际考古界瞩目。7日下 午,记者慕名来到古墓发掘现场---随州市擂鼓墩文物管理处,却发现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亟待保护。 前往曾侯乙墓的必经之路是一条坎坷不平的蜿蜒小路,墓前是一处门庭简陋破败、没有任何标志的小院。院内,是一 幢幢陈旧厂房。其内空无一人,场地内杂草丛生。据介绍,这是一个旧军械厂,现已停产。 古墓就在后院。一幢貌不惊人的灰色建筑,便是遐迩闻名的曾侯乙墓挖掘陈列现场博物馆。馆内门厅前,聚集着一群 嘻嘻哈哈的男女,他们是这里的工作人员。此外再无一名观众。 购了10元一张的门票进到厅内。但见黝暗的室内竟只有一个积满水的黑乎乎的“大坑”和两具复制粗糙的棺材,陈 列了少量的木质出土文物。而那“大坑”,就是2000多年前埋葬曾侯乙的墓坑。1978年,就在这座坑里,出土了15 404件稀世珍宝,其中尤以65件套编钟、16节龙凤佩、鹿角立鹤、尊盘等9件“国宝”为最。正是这个“大坑”,使得 “编钟”、“随州擂鼓墩”等名扬天下。 “大坑”四周的玻璃橱窗里,介绍曾侯乙墓出土过程及出土文物的照片已经陈旧不堪,有的已霉变得难以辨认。 在大厅一侧的小边房内,陈列着2000多年前的出土木炭和原木、石块。可惜如此珍贵的文物却被重重堆砌挤压。 晚上,记者辗转约见了管理处主任王新成。这位44岁、有武大考古专业本科插班生学历的专业人员斟酌再三,才告 诉记者:“擂鼓墩曾侯乙墓的保护工作目前有三难。一是古墓遗址地域狭小,使文管处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计划受到严重制约 。现在,院内土地闲置浪费,而工厂的搬迁工作却因焦点卡在‘有偿搬迁’的金额上而停滞。二是冗员太多。目前这个股级单 位,有工作人员30人,而考古专业人员只有2人。 三是资金严重不足。目前年均门票收入仅14万元,只够发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 8日,记者采访了随州市文物局局长黄克勇。这位专业考古人员也对此忧虑。他认为,若搬迁和资金的问题不能解决 ,曾侯乙墓的现状难有根本改变。记者余熙
|
||||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长江日报 > 新闻报道 |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