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文化新闻 > 解放日报 > 新闻报道
 


上海高校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1月3日 14:22 解放日报

  本报讯:到本市高校走走看看,你会发现一道道新景观:由学生组成的“创新小组”、“课题研究组”活跃在课堂内 外;物理、化学、电子“自助”实验室相继开设,学生自选器材、设计实验路径;高校学子“大串门”,跨校去上选修课…… 去年一年来,本市高校加大教改步伐,初步构建起面向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新模式。

  课程“动手术”,教材“大换血”。市教委去年投入300万元,对高校课程教材作了一番“伤筋动骨”的调整:1 00多个高校重点课程、专业经调整重组,面貌一新。如上海交大对分工过细的专业予以合并,调减幅度为31.4%,其中 工科类专业调减幅度达44.1%。交大材料学院原先设了铸造、锻造、热处理等五个专业,专业面过窄,调整后,小专业“ 手挽手”成一体,人才培养由“窄加工”变为“宽口径”,更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市教委组织人力,对135 本高校重点教材进行重新编写,删除了过深、过多、陈旧的教学内容,加强了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性。以1995年为界, 目前全市高校公共课教材更新率达到100%,专业基础课教材和专业课教材更新率分别达到80%和50%以上。

  自主学习取代“满堂灌”,学生创造力生机勃发。本市高校重视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供“舞台”。上海外 国语大学经贸学院教师让学生自写教案,“900美金闯天下的比尔-盖茨何以迅速崛起?”“借款起家的娃哈哈集团如何跻 身中国大型企业?”围绕这些案例,学生们收集资料,调查分析、撰写教案、上台“讲课”,以往沉闷的课堂如今成了一块磁 铁,吸引着学生们去钻研创造。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开辟了一个“实验园地”,刚入学的新生,只要凭学生证便可借 到需要的仪器和工具,做自己设计的任何实验。新颖的实验教学方式成为学生创造力发挥的“助燃器”:复旦一位学生通过自 己组织的光学实验,打破了“补偿板对单色光不起作用”这一世界权威光学教材的结论。

  教育资源优势共享,高校开门迎四方学子。每逢周三晚上,本市东北片9所高校会不约而同地热闹起来,复旦、同济 的学生到财大听“金融交易技术分析”课;财大、上外的学生到上海理工大学的仿真设备上过一把“开车瘾”。这是高校学生 们在上校际选修课。今年,本市东北片高校集中师资、设备优势,推出“经济心理学”、“广告创意策划”、“珠宝鉴赏”等 23门“金牌课程”,学生可自由选择,跨校上课,学分校校通用,一年中跨校选修的学生达4500人次。(记者徐敏)




相关报道: 中国科大组建“科大创新”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报道: 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相关报道: 年终回顾:创新--1999年教育主旋律
相关报道: 上海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开绿灯”

相关专题:全国高校技术创新大会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解放日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