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奇孩子换着养
昨日一清早,双楠龙爪小区38幢1单元的姚先生将年仅8岁的儿子亮亮送到了红牌楼57中刘老师家住1个月,而返家时,他将领回刘老师的爱女小可到自家度过1个月的暑期。
据姚先生讲,这种娃娃"家庭留学"的想法最初还是 刘老师今年5月份在两家人一次旅游中提出来的。目的是让孩子通过在不同的家庭氛围中生活来增长见识,培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目的环境熏陶人
由于姚先生是商界中一位职业经理人,妻子又是一个公司的会计,因此浓郁的商业气息在平时家庭生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使得8岁的亮亮都懂得如何花零花钱才经济的道理。而57中的刘老师和妻子都是教师,家庭文化气息更加浓厚,文房四宝、诗书字画遍布客厅。所以11岁的小可从小就被邻居称作"小斯文"。姚刘两家都希望通过此种"家庭留学"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不同环境下茁壮成长。
昨日下午,当记者驱车赶到57中刘老师家中时,姚家的宝贝儿子亮亮正把自己的《暑期生活》及学习用具摆放在平时小可用的书房里。这个顽皮的小家伙自信地说,他平时就特喜欢到刘叔叔家玩,住一个月不成问题。小可则表示,姚叔叔家也很好,能学到很多"规矩"。
约定教教拿手活
姚刘两家为此举行了一个简单的交接仪式,亮亮和小可都手持茶壶交换着为即将入住的新家的"爸爸"、"妈妈"敬茶。事后双方家长还互相口头承诺,在这个月里,刘家将教亮亮书法、诗歌背诵和绘画,而姚家将让小可学会养成对零花钱算着花的习惯。双方约定,对方每天必须抽出两个小时陪"家庭留学"的孩子,孩子在对方家庭要从事洗手帕、擦家具等劳动,只有在周末时才可以将孩子接回自己家。
据了解,这种"家庭留学"培养孩子的教育方式在蓉城十分鲜见。记者在随意调查蓉城一些家长时,有的赞同,有的也持异议,争论的焦点在于对孩子起居和安全上还不很放心。
专家建议两家娃娃共同"留学"
对于姚刘两家别出心裁想出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成都市中小学教育专家张玉仁认为,交换培养教育孩子的前提必须鲜明,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像姚刘家庭这种建立在增长孩子见识和适应环境能力前提下的教育方式值得提倡。但是,双方家庭能否坚持每天有家长陪伴孩子,这将面临考验,另外,孩子在度过两三天新鲜后,淘气起来家长能否有耐心,用更好的方式来解决也将是一大考验。基于此,张玉仁提议能否主张两家孩子一起"共同留学"到双方家庭,让孩子在不孤寂中更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早报记者吴杰罗巨浪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