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四川省高考阅卷工作接近尾声,高考作文的评卷教师们经过一番争议,最终通过两次改判,才将一篇名为《潘金莲的选择》判为佳作。据阅卷教师透露,这篇文章最初在评卷老师那里只得了20多分(满分60分),其原因在于考生将潘金莲在武大郎和西门庆之间选择的落脚点定在西门庆上,这与传统观点格格不入。但是,又考虑到这篇文章文笔流畅、行文优美、引经据典,分析得很有道理,于是最后又将此文提出来与整个阅卷室的数十位评卷教师讨论,结果争议很大,从20多分改成了40多分,最后请示评卷指导委员会,最终被认为 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给出了相当高的分数。
这位考生无疑是幸运的。但是,我在为这位考生庆幸的同时,忽然想到在这背后,又会有多少这类文章被视为异端、打成低分呢?我相信,能够经历两次改判这样幸运的“异类”文章是极为寥寥的。我能想到,在那些被误判的文章背后,留给考生们的是无尽的血和泪、悲和愁的痛苦。
这些年,高考作文评分的失误已成了广大考生和家长心中永远的痛。我想,产生失误最大的原因就是阅卷的随意性造成的。产生这些随意性的失误主要在于阅卷老师的责任心较差,也与阅卷老师业务素质有关。另外,现在的作文阅卷方式下,阅卷老师时间紧,任务重。尽管这两年作文评分方式有所改进,但细则较多,操作很难,阅卷老师仍然有点疲于奔命之感,出现错判误判是很难避免的。
其实,现行的教学模式和考试模式也是产生作文错判误判的重要祸根。比如,现行的作文教学模式是采用僵化的套路训练模式,迫使考生走入预先设定好的轨道,写那些人云亦云的八股文。同时,作文的命题者已为考生界定了写作内容、价值取向,并以此束缚着考生的思维。要知道,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独立人格、独立思考、创新精神的人。陈寅恪就曾提出作文要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但是,我们的教育和考试模式都在扼杀学生们的自由探索精神。上文评判《潘金莲的选择》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感慨和忠告:“考生言他人所不敢言,在高考时冒的风险是相当大的,他们希望以后的考生在选择如何作文时还是三思而行。”面对这样的感慨和忠告,我深感悲哀,我知道,他们的意思是让考生们在写作时要符合一种意志规范,不要刻意创新。
显然,这些都是违背创新教育这一现代教育理念的,最终也只能豢养出更多唯命是从的庸才。早有哲人说过,一个没有想象力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人,一个没有想象力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我们现在应该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求异发散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为民族培养出有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的人才,使我们的民族赋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一切还需要整个教育界做出“心灵的选择”。
单士兵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新浪手机图片每天增加上百幅,下载最新图片送数码相机钻戒!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