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彦
新闻回放
2001年,我国高考报名不再限制年龄,随之出现了一批大龄考生。江苏省南京市的汪侠先生就是其中之一。自1949年高中毕业后,他曾多次准备参加高考,结果皆因长官意志而 夭折。如今,汪侠虽已退休在家,仍感身体硬朗,初闻有望参考,喜不自禁,未经与夫人商量,汪侠悄悄于去年5月15日报名参考。等夫人读报知情后,木已成舟,虽口头表示反对,却仍然应允了汪老高考之愿。媒体蜂拥而至。汪老至今还保留着一张报道他的《北京青年报》。
去年初试未果,今年他再次上阵。而遗憾的是,宝刀依旧,雄风尚在,成绩却未有提高。汪老先生如今作何打算?心愿何时能了?抑或不了了之?
高考分数陆续公布后,江苏省南京市退休老人汪侠家的电话就很少安静。媒体记者和他的亲朋好友们纷纷打来电话,询问这位1929年出生的老考生的二次高考成绩。汪老先生总是一句话:“不行不行”,再追问下去,他会告诉对方是200多分。
分不高,但和许多高龄考生临考弃权相比,这样的成绩已是不易。坐在一旁总是表示反对汪老继续考试的老伴儿悄悄说出了老人不好意思明言的心愿:当个旁听生也行。
据说,老人填报的第一志愿是南京医学院,校领导已经表示要考虑汪老的这一心愿,但至今尚无结论。对于一个73岁的老人,总是追问分数的高低显得过于残酷。听听老人总结的经验教训,感受一下老人求学的心情,也许你对分数就不那么在意了。
-汪侠抱怨家务活多
没时间看书影响进步
汪侠第一次报考,并没有和任何家庭成员商量。老伴儿是从报纸上看到他的照片后才得知老头子竟有此雄心,回来后少不得一阵数落。可是既然报了名,不参加考试也不是回事。
是时,距考试仅一个半月。老伴儿心疼他,允他全身心备考。可是,临考时有一些书仍未备齐,匆忙上阵,落榜自是预料之中。老伴儿以为这下汪侠该“老实”了。却不料,落榜成了他二次高考的起点。
既然是自找苦吃,老伴儿也就不客气了。家里该做的事一样不能少。结果,汪侠依然买菜做饭,而大家伙儿“对菜的要求还挺高”,家务事儿没完没了。汪侠无法像应届学生那样实行全日制,每天也就三个多小时学习,还要等老伴儿孩子们吃好准备休息,自己才能打开台灯,坐在客厅里挑灯夜战。
老伴儿对此有自己的解释——让他做家务是为了让他能有张有弛。因为根据她总结的经验,经常运动才能长寿。这一点可以从汪侠母亲九十多岁时依然硬朗的事实得以验证。汪侠虽然同意母亲的长寿与运动密切相关,可是,仍然反复抱怨:家务多,看书时间少,影响了他的进步。
-老伴儿劝他不如放弃
有时间自己看看专业书
老伴儿有时也纳闷,七十多岁的人,去学什么物理、化学、地理、历史,3+X不是好玩的。毕竟汪侠1949年高中毕业时,学的东西与现在的课本有着天壤之别。如果只是一个3倒也罢了,还有一个X呢?结果算起来,今年总共考了9门。一年时间完全学好9门课,哪那么容易的?人家应届高中生高二已把全部课程都学完了,高三一年就是完全的复习,还有人考不上呢。她这样劝老伴儿,希望他不如就放弃高考,平时有时间看看专业书。因为老汪做了36年的基层医务工作,想着利用退休以后义务为大家服务服务。老伴儿是了解他的心愿的,也支持他这样做。毕竟,退休了有事干,自己感到高兴就行。
可是老汪说,自己一直想到大学里系统地学习一下医学知识,过去有人管着,年轻时准备了四次也没能最终获准考大学。现在退休了,国家又允许他考,这样的机会为什么不抓住呢?他总觉得,自己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心里总不踏实,出去做义工光有经验还不行。医学方面知识更新快,自己不学就跟不上。
他也希望能直接到医学院学习,省得考什么地理历史的。可是,现在条件就是这样规定的,他就得去公平竞争。
可是不管怎么说,买菜做饭是必须的。老伴儿还是那句话,这是为他好。让他一天坐8个小时,会把他坐坏的。没办法,老汪只能先做完家务再干私活儿。干脆,高中课本和复习书就一直放在桌上,得空就看一会儿。因为,如果不能去旁听,他明年还要考呢。
-今年下了功夫
英语倒少了9分
老汪也曾经打算请一个家庭教师来辅导一下。可是,找来找去,好容易有一位老师愿意,但是每周只能来一次。老汪觉得这不够,干脆完全自学。去年第一次参加高考时,因为不适应,许多题都没做完,所以也难以总结经验。今年题是做完了,可是发现似是而非的东西太多。比如说,一道题有五个答案,每个都有点对,哪个是最佳的,让他为难。
因为似是而非的东西多了,他答题也就快不起来,以至于考英语时,只剩下五分钟来写作文。本来,他平时也看一些英文方面的东西,而且自觉基础不错,可是,他当时学的英语是以英国英语为基础的,如今美式英语一统天下,似是而非的东西就更多了。结果,去年他没怎么复习,考了36分,今年下了功夫后却少了9分。口语考他感觉不错,可惜不记入总分,仅作参考。
但是,老汪并不打算放弃。他现在仍然坚持通过VCD自学英语。
-不太在意今年分数
新一轮复习立即开始
因为没有老师辅导,汪侠对于高考的一些信息也知道得较少较晚。比如今年文理不分以后,历史到底考什么?他直到临考前一个月才知道只考中外近代史。而之前,他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古代史上。而教材的变化有时也是令他措手不及的事。
平时练习做得少也被汪侠总结为落榜原因之一。他以前不知道,现在的学生高考前已经一摸(底)二摸,不知摸(底)了多少次。答题的速度也提高得很快。老师会告诉他们某种题型考什么,应该怎样做。而老汪没有这样的机会,全凭临场发挥。老汪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多做做习题。所以,他没有太在意今年的分数,而是开始了新一轮复习。
老伴儿依然是不支持他。为此,老两口没有少争论。老汪对记者说,时间不够。老伴儿坐一旁插了一句,“一天给你十个小时,你也考不上”。老汪一听就有点急,手一挥,“不可能”。
-做个旁听生也行
就想接受正规教育
其实从老汪报名的第一天起,就有人劝他不如去老年大学学习。可是,老汪不同意,他觉得现在的老年大学主要是学一些字画,保健方面的知识,而他是希望系统地学习医学方面的知识。比照他母亲九十多岁的高寿,他说自己目前高压120,低压80,身体没啥毛病,还有20多年时间可以无偿为人民服务呢。
可是,医学专业毕竟是个易于就业的专业,年轻人们也多热衷于此。汪侠要想在正常的高考中与他们公平竞争,其现实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这一点,汪侠说自己也清楚。他今年报考的南医大和南京中医大学都是高分录取的学校。自己213分根本无缘于此。
和老汪再考一年的决心相比,他的老伴儿想得更远一些。她问,像老汪这样的人,能不能考虑到他的工作经验,能不能采取宽进严出的办法,能不能采用学分制的办法,让他分几年来考完所有课程。许多来此采访的记者也都同意她的观念,已经有人与南京医学院进行了联系,对方表示可以考虑汪侠的实际情况,给他提供一个旁听的机会。这对于汪侠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只是南医最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当社会纷纷把汪侠老先生作为高考改革的典型宣传时,能为他做点什么吗?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