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搜索 短信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我国杂技教育存在问题亟待改变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8月14日16:44 新华网

  新华网长春8月14日电(记者杜学静)在近日于长春召开的“全国杂技教育研讨会”上,与会的近三十位杂技界专 业人士认为,我国的杂技艺术在全国和国际各类评奖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杂技人才不断增多,杂技水平不断提高。但同 时应该看到,我国杂技艺术存在的问题还很多,特别是杂技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亟待改变。

  中国杂技家协会党组副书记李木善认为,杂技教育是当前摆在面前的主要问题。他说
:“现在杂技实践领先于杂技理 论、教育,杂技教育和理论一定要赶上去,否则就会影响杂技的发展,使它缺乏后劲。”据他介绍,目前杂技教育的师资力量 很薄弱,教师多为退下来的文化水平不高的老演员,讲授杂技技巧还可以,在培养学生的文化和综合素质方面比较欠缺。

  杂技起源于汉唐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产生于民间,具有浓厚的泥土气息。本土文化沉淀很深,表 现形式单一,所以“杂耍”成了它的代名词。演出形式以“撂地卖艺”为主,主要在民间发展,艺术水平比较低。随着社会的 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品位也在不断提升,对艺术作品有了新的审美角度和审美需求。杂技顺应时代发展, 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要想保持目前的状态,要想不断向前发展,当务之急还要努力提高杂技作品的文化 含量,以适应现代文明、现代审美的要求。

  文化水平低是杂技界面临的大问题。辽宁省杂技家协会主席、沈阳杂技团团长安宁说,当初安排他去杂技团当团长, 一开始他还不想去,因为自己完全是个门外汉。当时就有人对他说:“你去吧,杂技团的人最好管理了,因为他们都没文化。 ”他认为,杂技人不能自己讲出自己的理论,仅仅靠外界的人去呼吁提高杂技的地位、在艺术殿堂中立住脚,也是不可能的。

  杂技艺术是借用物质支点向肢体极限挑战的艺术,其艺术美的传达方式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它造成的艺术悬念和 期待也是在新、奇、难的肢体动作中产生的。但作为一门艺术来说,不应止于开发人的肢体潜能,它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手 段,使之成为一种综合艺术,大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含量,这样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李木善说,目前国内专业的杂技编导屈指可数,很多杂技节目都是请舞蹈或戏曲的编导来编排的,他们并不完全了解 杂技的特点性质,中国杂技界急需自己的专业的编导人员。他同时又强调:“在吸纳别的艺术特长为我所用的同时,也不要忘 记本体,不能丢掉本身的技艺。”

  在市场经济时代,杂技怎样更好地和市场结合起来,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杂技界确实有一些优秀的节目,在国 外的比赛中也拿了很多大奖,让外国人叹为观止。但在国内的影响力相对来说却小得多,“墙内开花墙外红”,杂技演员很少 能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这其中有杂技这个艺术门类自身的局限性。杂技节目的生产周期长,难度大,一个杂技项目需要多年 的练习,练成以后还要坚持复习,用李木善的话来说就是“一天不练功就有反应,两三天不练功外行都能看出来”,有的杂技 演员一生只有一两个项目。杂技的更新速度慢,观众看来看去还是这些东西,就不愿意再看了,所以杂技的本地市场是很有限 的。而中国的杂技团去国外演出,是流动性的,每次演出的观众都是不同的,本身又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因而引起的反响比较 大。在国内,只有北京、上海等少数几个地方有剧场天天演杂技,也是因为这些城市是旅游城市的关系。中国杂技家协会党组 书记林建说:“杂技要流动才有观众。”然而国有杂技团出差的限制比较大,流动的机会并不多。

  杂技艺术是需要不断创新的艺术,如何让杂技走上一条广阔之路,是摆在每一个杂技人面前的严峻问题。(完)


发表评论】【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浪漫七夕情人节,甜蜜短信把柔情送给她!
短信服务推荐
铃声改版 新增数千金曲
手机号:
密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贺卡
[齐 秦] 呼唤
[温 岚] 蓝色雨
《爱情白皮书》
《我的野蛮女友》
更多>>


分 类 信 息
:在职研究生班招生 
   时尚前沿 升值地段
   1.6元租涉外办公间
   休闲避暑雾灵山!
   100元租车送大礼!
   北大附属学校招生
:国际长话畅谈无忧
:典坊装饰典雅高贵
:立帆化工厂硅溶胶
:服装艺术学院招生
:基金投资征项目!
:十佳诚信楼盘揭晓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