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带来了高校硬件设施不足
北京大学是今年招生的最大赢家,9月1日北大宣布了最新"战果":共录取全国各地高考"状元"45名,其中全国31个省市的"文科状元"都成了北大的新生。上北大是不少学子的梦想,为了尽量不使那些热爱北大的优秀学生与北大擦肩而过,学校今年又扩招了400多人,但与此同时,北大招生办负责人又表示:考生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扩招上,北大明年招生的规模 将保持在今年的水平或者低于今年。北大为什么不打算扩招了,扩招给北大带来了怎样的压力?《经济半小时》记者在北大进行了采访。
由于近几年的连续扩招已使得北京大学的大礼堂无法同时容纳所有的新生,以往一次就可以开完的新生典礼,今年要分三次来进行。有资料统计今年北京大学招收的新生,人数达到了6222人,而1997年招收的新生总共只有3千多人。
由于招收人数不断扩大,使得在99年的时候就有北京大学的部分学生无法住在校内,而要自行解决住宿问题。为了缓解北京大学学生的住宿压力,由北京市委以及北京大学多方努力,建设了可容纳6000多名学生的万柳公寓于近日完工,并于前几天刚刚投入使用。现在北京大学有5000多名学生住在那里。郑治军是今年刚刚考上北京大学电子系的研究生,但是他并没能住在他梦想已久的北京大学校内,而是被安排在距离北大4.5公里以外的万柳公寓,从今以后郑治军和他的同学们每天将要骑车或是乘坐公共汽车到北大上课。
除了面对住宿紧张的问题之外,北京大学教室的安排也明显感觉到吃紧,在教学楼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新建的情况下,北京大学也想出了一些应对的方法。
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董德刚:原来是按上午、下午、晚上三个时段来排课,现在是全天排课,中午也不休息。
另外,这两年考上了北大研究生的同学,得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有些人会得到一个通知:必须自己解决住宿。可见北大的硬件困难也不少,《经济半小时》联系到北大校长许智宏先生。
主持人:听说你在这个假期为学生的住宿问题花了不少心思,现在安排得怎么样了?
许智宏:现在在北京市政府和教育部各方面的支持之下,基本上入住的条件都具备了。所以我们第一批的学生已经入住进去了。
主持人:另外,我听说现在我们大学老师好像连中午都排上课了,会不会大家都超负荷运作之后,会影响到教学质量?
许智宏:我想不会的。因为这个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基础教育,现在随着学生的自由选课范围要扩大,那么这样的话,我们需要更多的教师来上课。北大校园内的教师是远远不能满足这些同学们的需求,所以我们必须从中午,包括晚上都要把教师利用起来。这样就可以给同学开更多的课,同学们有更多的选择的余地。
主持人:在北大如果要培养一名本科生的话,一年的费用大概是多少?
许智宏:我们收到的学费,包括留学生各方面的、本国的学生所有的学费,占我们整个学校的开支大概一年的15%到20%。所以是远远不够的。
主持人:经费是不是也是北大继续扩招的一个很大的压力?
许智宏:实际上因为正是由于这种成本越大,扩招一个学生要付出的成本就越大。这几年国家还是给我们增加了很多费用,但跟整个学校的开支比较起来,还是远远不够。所以我们要花很多的精力到外面去,从各方面、各个渠道来争取更多的经费,来支持学校的教育跟科研。另外一方面,我们师资的条件,我们需要的校园的面积都是有限,所以决定了北大不可能进一步来大规模地扩招。
主持人:那么你提出还是北大自身的规模受影响、受限制,所以决定了北大不能够继续再扩招,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吗?
许智宏:这个当然也是一个因素。作为北大来讲,国家支持那么多,它最主要的目标是以它的精英教育为国家来培养更多的高层次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必须严格来控制我们的规模。
主持人:北大在研究生和成人教育方面的扩招,速度会不会放慢?
许智宏:实际上北大这几年扩招最多的是研究生,我们的研究生已经达到一万人的规模。但扩大到一定的规模,也不能无限制扩大。所以我们想到目前为止我们也要控制研究生的规模了。大概现在北大的研究生、本科生基本控制在26000人左右。我想这个规模是合适的。
主持人:现在教育部提出一个计划,就是到2005年的时候,高校入学率要达到15%。那么北大在这个目标上,有没有自己的一些考虑和想法?
许智宏:我们会根据我们的条件来每年适度地、少量地扩招,但肯定不会那么大地幅度来增加,这种全国的15%的指标的完成需要全国以更多途径、多种方式来发展我们的高等教育。
各高校如何承受扩招之重?
许校长告诉记者,目前北大的硬件设施和资源状况基本处于饱和状态,不适合继续扩招。北大在未来的两年内不会再扩招,每年本科生的招生规模将控制在3000人左右。清华大学招办负责人也表示:未来几年内将稳定本科的招生规模,不会再扩招,主要原因是受学校资源的限制。北大、清华仅仅是两个代表,经过四年扩招以后,其他的大部分重点高校也已经饱和。为了了解扩招对高校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今年北京市教委特意对北京市50所高校进行了调查,发现只有15%的学校还有较大扩招潜力,65%的学校因为师资原因已经没有继续扩招的能力。面对不断增加的学生数量,各高校都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经济半小时》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许老师在一所文科类大学里,已经教了十几年的外语,从1999年开始,这所大学的招生人数已经从最初的每年招收1750人,扩招到了现在的每年招收2400人,而4年来教师的人数虽然也从当初的500人,增加到了现在的620人,但仍然跟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
据北京市教委对50所高校的调查显示:目前,北京各高校师资短缺的现象十分严重,大多数学校的教师情况已经不允许进一步扩招。62.5%的学校基础教师短缺,31.2%的学校专业课教师短缺。
为了缓解高校扩招、教师短缺的情况,目前大多数高校都采取了增加教师工作量的做法:上大课、多设班级、全天排课等是扩招后各大学普遍采用的方式。像许老师这样的外语教师,每周授课的时间已经由原来的每周8节课,增加到现在的22节课。
某高校外语教师许兰告诉记者:对于外语教学我感触特别深,你没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跟同学交流。原来一个班二十几个人,现在变成了一个班六十多个人、八十多个人,教学质量肯定会受影响。
然而与师资紧张相比,各大学扩招后,学生宿舍紧张、图书馆、实验室、甚至食堂等必要的教学、生活设施严重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
据北京市高教委调查:目前有86%的高校面临着学校硬件不足和经费严重短缺的问题。
地处昌平的中国政法大学,是教育部首批批准的具有专业设置自主权的7所重点院校之一。高校扩招后,该校的学生总数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目前这里的在校学生已经超过10000名,远远超出了当初设计能力3000名在校学生的规模。
在学生公寓,记者注意到6名学生挤在只有15平方米的屋子里,显得有些拥挤。
记者:吃饭的时候排队吗?
高校学生:排队。现在人多,我觉得你到哪个学校都是人很多,每次吃饭的时候,有时候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地等。
按照北京市的规定,学生在校的使用面积应为人均3平方米,而目前只有少数学校的个别学生公寓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大多数学校的教室、图书馆、食堂和学生宿舍等硬件设施,经过3年扩招后,几乎全线告急。
为了节约用地,尽量满足学生住宿的需要,北京林业大学想出了修建高层学生公寓的主意。在这座被戏称为"公主楼"的女生公寓里,记者没有见到别的学生宿舍里拥挤杂乱的情形。
北京市教委学校后勤处处长甘北林告诉记者:现在北京市在采取几个措施来设法解决学生公寓住宿紧张问题。第一个就是政府大量投资来支持学校建学生公寓,当然现在计划是三年之内建三百万平方米。第二个措施就是很多学校在租用校园周边的闲置房产,改制成学生公寓。
地处昌平的中国政法大学,由于占地面积远远低于平均每个学生占用1分土地的要求,已经将一墙之隔的北京手表厂部分闲置的厂房改造后用作了教学。在北京手表厂的这张平面示意图上,记者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教学楼和生产车间并排共处的情形。于是记者到达这里时,很容易就见到了工人和学生在同一个大门进出的景象。那么,住在校外公寓里,学生们的生活是否会受到影响呢?
记者:离图书馆、游泳池或者食堂远了,觉得不方便吗?
学生:也不会太感觉不方便。
有数据显示:目前北京高校里,已经有50000多名全日制大学生住在由学校统一租用的校外公寓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学生宿舍紧张的压力。
此外,一些学校还提出了用置换方式来解决校园面积不足的难题。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朱勇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学校也有这样一个方案,把校内的教师的宿舍置换到校外,那么校内这一块充分保证教学和学生的使用。
所谓置换方式,就是由学校在校外统一建房,或通过发放补贴的办法鼓励教师到校外买房,将原来的教师宿舍用地,腾出来给学生使用。
朱校长告诉记者,通过置换的方式,政法大学基本上可以还清还欠学生的40000平方米公寓面积。据了解,目前已经有30多所高校制订了置换规划。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朱勇:相信到2005年,北京的学生公寓的紧张状况就会得到解决。而且我们现在提的目标是2005年要实现四·二·一。就是说,本科生四个人一间,硕士生两个人一间,博士生一个人一间。(《经济半小时》记者李涓、陆娟、严静峰编辑报道)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