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唐山9月11日电(张洪河广军)河北省迁安市近日发现大片战国、汉代时期的古墓群,其中一汉代多室墓墓
室竟达5个,而另一战国时期“瓮棺葬”的“一釜两瓮”的墓葬风格更是令人称奇。
据发掘人员介绍,此次在迁安市发现的古墓群分两个区,均处于滦河古道冲积平原。一区为汉代墓群,共清理砖室结
构墓葬6座。由于墓葬早年被毁,6座墓中仅修复陶瓮一件和 收集到部分散落的小饰件及4枚钱币。但考古人员介绍,尽管考
察发现墓葬至迟在1000年前的辽代初期就已遭破坏,随葬品被洗劫一空,但墓室规模、墓葬分布及砌墓所用的绳纹砖、文
字砖等,仍是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乃至丧葬习俗的珍贵资料。特别是1号墓室所用压印有“候夫人”壁砖、模印有“富
贵夫人”字样并饰有乳钉纹的墓底铺砖,表明墓主具有较高的身份和地位,是目前河北省发现的汉墓用砖罕例。而6号墓前三
室的铺地的模制花纹砖,在冀东一带属首次发现,在中国北方也十分罕见。
二区共清理墓葬4座,3座为盖顶式长方形单室砖墓,其中有1号、2号墓保存完整,3号则早年遭毁。在1号墓发
现了一小型棺床和一腐朽土化的尸骨,以及作为陪葬的陶瓶两件、铜指环一件和残漆双耳环一件。2号墓室内,填满含有碎砖
块的“五花土”,并无任何其他遗物和尸骨,但从保存现状及填土分析,应是一座尚未使用的墓。据介绍,这种现象在考古中
极其少见,为研究古代墓葬的营造过程,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最让人称奇的是4号墓,它为奇特的“瓮棺葬”:在一釜型陶器
上放置口对口的两瓮组成的棺葬,内存有一小孩腐骨,据推测其年龄在1周岁左右。由红陶瓮的胎质、形制和饰纹判断,此墓
应为战国晚期,它的发现为研究战国婴葬提供了可靠依据。(完)
每月2元享用15兆邮箱 优惠价格就剩最后几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