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高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获奖作品浅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21日10:19 中国日报新闻图片网 | ||
刘庆云 翘首盼望的第46届“荷赛”评选结果于2月14日揭晓了。当晚7点半首先在网上看到了英文获奖名单。高兴地看到《天津日报》祁小龙拍摄的《针灸减肥》获得科技单幅三等奖。这是我这个“荷赛拉拉队员”期盼已久的突破。次日在《北京晚报》看到了6张照片。18日买来一份《中国摄影报》,总算又多看到了几张,但还是在新浪网上能够看得全一些。时限紧 我同全国摄影界同行一样,首先关注的是获奖者名单中的中国摄影师的作品。看到祁小龙获奖的照片《针灸减肥》之后,确实感到是一张形象生动的表现中国特有的又驰名世界的医术--针灸,用来治疗时尚的肥胖症的照片。从选题上讲,具有世界性,又具有中国特色;从照片的构图上讲,主体突出一目了然--裁去头部的医生正在患者肥胖的大肚皮上扎着银针。但是,我觉得如果是一组系列照片,会更令人信服。《北京晚报》刊登这幅照片时,在下面附了一张《减肥后的张宏昌》,但与正在接受针灸治疗的胖子差距太大,感觉不是一个人。可能是治疗的照片用了广角镜头,使其肥胖的腹部夸张变形的缘故。评选团选出作者本人并不喜欢的这一张,不如将一组系列照片都选上更有说服力。 年度最佳照片奖是人们最关注的焦点,它是“荷赛”最高奖,是从53597张参赛照片中挑选出来的最优秀的一张新闻照片,获奖者能够获得10000欧圆奖金……但是当我拿到《北京晚报》时,找了半天才找到这张有如一张纪念邮票大的照片,真是看不出所以然。《晚报》之所以给它这么小的篇幅,大概也是因为看不上它吧。等我再看到《中国摄影报》上的和新浪网上放大照片后,仔细推敲这张被评为2002年最佳新闻照片的黑白片《伊朗地震后一个小男孩蹲在父亲坟前哭泣》时,怎么也揣摩不透为什么这样一张不起眼的照片会被冠以最佳新闻照片的头衔?首先,地震的题材并不新鲜,除了死亡24万人的中国唐山大地震未曾报道灾情之外,几乎每一年在世界各地都有大大小小震级不等的地震发生。在历届“荷赛”评选中,被授予最佳照片奖的地震灾害照片也不稀有。与1983年土耳其摄影师穆斯塔法·博兹代米尔拍摄的《土耳其母亲的悲伤》及1988年美国摄影师大卫·特恩利拍摄的《亚美尼亚地震后葬礼》相比较,去年伊朗地震死亡人数远不及那两次,拍摄对象选择的也不够典型,主体人物--小男孩虽然居于中心,但并没有从角度选择上,或是景深的控制上使其突出出来。这样一来,这幅照片就成了一张伊朗地震后掩埋死者的现场新闻照片了。可它又是从一般新闻单幅荣誉提名奖选拔出来的。“一般新闻”类原来叫“新闻特写”类,在20世纪80年代新闻特写的手法比较盛行,强调新闻照片当中创造性地运用摄影语言,以强化新闻事件的主题。20世纪90年代“荷赛”的比赛项目中将“新闻特写”类改为“一般新闻”类以后,我曾写信询问WPP基金会为什么做这样的变更?他们答复说是从时间性和内容上考虑的。我理解,“一般新闻”是与“突发事件”相对而言的。“突发事件”是重大新闻事件的第一瞬间,强调新闻现场的真实性、信息量,有“保护现场”的作用,向读者交代五个新闻要素中的“何人”、“何时”、“何地”即可。而“一般新闻”则是重大新闻事件的第二瞬间,记者有较充裕的时间去选择典型人物、拍摄角度、构图用光以及色块、色调等等,要进一步告诉新闻要素中的“怎么”和“为什么”。而从今年获大奖的这张照片中并没有看出记者在这些方面下的工夫,况且在“一般新闻”类里也没有获得将次,只得了荣誉提名奖,可是为什么一越而登上了最佳奖的宝座了呢?百思不得其解。当今的21世纪是个技术比赛、设备竞争的时代。我在想,是不是新闻摄影的传统技艺和理念已受到数码照片的冲击了呢?本届评选团之所以把这张看上去不起眼的《伊朗地震后一个小男孩蹲在父亲坟前哭泣》的照片评为最佳奖,或许是因为评选团团长、孟加拉国摄影师沙希杜尔·阿拉姆自己的祖国多灾多难,所以对多灾多难的伊朗有着格外的关切之情吧? 看到波兰摄影记者托马斯·古德佐维迪和洛伯特·伯古斯拉维奇拍摄的《少林寺和尚》获得体育单幅一等奖,也很令人兴奋,因为他们拍摄的是我们中国的题材。过去只听说过有飞檐走壁能人,但却很少见到过照片的记载。走壁比飞檐更艰难,也更难看到走壁的照片,这是第一次看到。如果排除电脑合成制作之嫌的话,这真是一幅绝照了。可是拍摄者为什么是两个人呢?存疑。中国的题材,外国摄影师拍摄出的照片获奖的比中国摄影师获奖的多。这是为什么?这一次又为中国摄影师与外国摄影师提供了一个可比的切入点。 本届比赛参加国家和地区有118个,是初期11个国家的10倍;参加的摄影记者有3913位,是初期42位的93倍;参加的照片有53597幅,是初期268倍,创历史新记录。而且数码照片占69% (2002年数码照片占55.7%;2001年数码照片占27.5%)。由此可见,近年来在新闻摄影领域内数码照片发展迅速,而据2000年第43届比赛时我国担任评委的夏道陵说,我国参赛作品中的数码照片数量很少。我深信,在技术和设备方面,中国只要想追赶,就能够赶得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