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高考制度中的X变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02日15:43 云南日报 | ||
自“3+X”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在我国推行后,短短4年间,江苏省就前后三次对全省高考招生制度中的“X”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而这些改革始终在争议中进行。 “X”变数为中国高考体制改革带来曙光 有教育研究者这样形容:我们的孩子整天伏在课桌上,更像一个个被钉在课桌上不断挣 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严峻现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基础教育仍将夜以继日地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使学生听命于分数,教师和家长听命于升学,其残酷程度已不知不觉侵蚀和伤害了教育的本质。 当教育部1999年在广东省首推“3+X”(3指语文、数学、英语,X可选择文科或理科综合,亦可选择文理不分科)高考考试改革新方案的试点时,国内教育界人士为之欢欣鼓舞。他们认为“X”是个变数,有变就有希望。之后,到2000年,这一试点方案在国内7个省进一步展开,到2001年便在全国推行。 专家评价,“3+X”高考考试方案打破了原来大一统的考试模式,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是兼具开放性和可选择性的考试新模式。 近年来,江苏省先后对“X”考试科目进行调整改革,从2001年、2002年的分文理科的小综合,到2002年不分文理科的大综合,再到今年的“3+1+1+X”。与此同时,江苏省连续两年在东南大学等名牌高校进行一定数量的自主录取试点改革。这一作法得到教育部的充分肯定。今年起,北京大学等20多所名牌高校也开始进行自主录取的改革。 江苏教育厅厅长王斌泰说,探索改革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充分利用“X”这个变数的灵活性,逐渐扩大高等学校的自主权,逐渐让素质教育在中小学得以实施,让我们的中小学生真正拥有个性成长的空间,让教育真正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2003年江苏高考改革方案起争议 江苏今年有35万多人参加高考,按照江苏省新推出的“3+1+1+X”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新方案,“3”指语、数、外三门学科的统考;“1+1”是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学科中选择其中两门考试科目,其中一门必须符合本人拟报高校对考生选考科目的要求,另一门由考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自主选择;“X”指江苏省会考部门统一命题和组织的文科或理科综合考试,其成绩记入学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2002年6月,江苏这一高考改革新方案公布后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家住南京莫悉新寓的吴女士说,她希望儿子考入国内一流的名牌大学,但很多名牌高校的热门专业大多选择的是物理学科,而她儿子的强项是化学;家长们想法基本一致:担心孩子在“1+1”的选择上失误,会直接影响到名牌高校能否录取。 学生自主选择权的扩大,使基础教育面临挑战。教育界人士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观点认为,这套改革方案对中学教育是个挑战,因为考生学习自主权扩大,基础教育不能再继续走目前这套应试的老路,死做题、背死题不再灵验,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种自主选择给高二分科迎考复习带来相当难度,有的科目可能选择的人多,有的科目选择的人可能太少。 江苏一重点中学校长说:“无论‘X’考什么?只要高考存在,素质教育就难以推行,相反‘X’变化越多,越容易搞乱中学阶段的教学计划。”他认为,高中教育早已陷入“你考什么、我学什么”的应试怪圈,难以自拔。 高校界认为,尽管这种改革给高校的录取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但从江苏不断进行的“X”考试方式的变革可看出,只有不断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才能逐步探索建立在文化考试基础上的高校多功能、多元化评价、择优录取制度。他们认为,高校自主招生是我国高考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但目前的高校在三五年间尚不具备自主招生的条件,它是一个长远的、渐进的发展过程。 “X”变数的背后究竟是什么? 江苏“3+1+1+X”高考改革方案让争议多年的“高中会考制度的价值”为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及高中教师所抱怨,使原本为避免学生偏科进行的考试,无形中带给学生更大的负担与压力。一些地区为了应付会考,出现了考试题目过易、考场纪律过松等问题,不仅失去了考试的意义,也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江苏一位高校领导说,这套方案顺应高考改革最终走向高校自主招生的发展趋势,一所高校考核学生看什么?除语、数、外三门基础课是“重中之重”外,如果能有严格、规范的高中会考成绩作为选材的参照依据,既让高校自主招生的改革之路不再遥远,也避免了考什么、学什么,使学生全面学科素质真正得以落实。东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李和郁说,最关键的还是目前高中会考可信度过小。 江苏高考新方案对高校教育教学体制也是一次挑战。一些高校领导认为,我们的一所大学细分四五十个专业,而国外大学就没有如此细分的专业。高中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等于进入了科学之门,高校无需一下子把他们领到“小胡同”里,而应该让他们在“大观园”中摸索,让他们从中发现和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目前,我国一些高校都在进行厚基础、宽专业的改革探索,这样可以减少学生选专业的盲目性,同时也能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尊重和发展。 南京工业大学学生处副处长隋林林表示,高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要努力探索厚基础、宽口径、高平台的教育教学模式,开放式选科将成为今后高校自主录取的方向。 “入学门槛的多元化”是今后高校自主招生的方向。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教授认为,“江苏探索”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可否根据现代高等教育的不同类型来进行不同性质的考试,比如教学科研型的大学可以坚持选拔性考试,教学型大学能否就采取一般性的选拔,而大量的专科和社区学院是否可以不经考试就能入学。换句话说,能否不仅仅局限于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革,而是从其是不是考试、考一般性的知识还是考提高性的知识等几个层面来思考这个问题。 新华社南京6月1日电
订阅非常笑话 掌握成人世界的快乐宝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