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凝聚和造就科技拔尖人才(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3日10:12 云南日报
——中科院人才工作纪实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题:凝聚和造就科技拔尖人才——中科院人才工作纪实

  新华社记者张景勇、周玮

  竺可桢、钱三强、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陈景润、蒋新松……一个个名字如雷贯耳;“两弹一星”、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在世界上率先完成籼稻基因组框架图及精细图、合成出世界上最细的碳纳米管……一项项成果震惊世界。

  他们,与一个机构息息相关,那就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机构——中国科学院。中科院的历史,是一部科技成果史,更是一部凝聚和造就科技拔尖人才的历史。尤其是近年来,中科院明确了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战略思路,在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60名研究员,只有60人受聘”——中科院大胆启动新型用人机制

  几年前,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下岗事件”曾掀起轩然大波。1998年,中科院启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第一批进入试点的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原有160名研究员,改革后只有60人被聘为首批岗位聘任研究员。

  现在人们对这种做法早就习以为常,其实为促进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中科院一直在改革原有相对固定和僵化的用人机制。1987年为解决人才断层问题,中科院出台了“特批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制度,一批有才华的年轻人得以崭露头角;1999年开始实施全员聘用合同制,实现了科研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重大转变,建立了科技队伍动态更新的制度基础;2001年开始实施岗位聘任制度,全面停止了各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按需设岗、按岗聘任”。

  曾在加拿大做过4年访问学者的马小军,因条件具备被聘为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医用材料题目组组长,虽然只有本科学历,“手下”却有3个高级研究人员、两个博士后和几位硕士生;程兵主动放弃英国国籍,回到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参与主持金融避险对策研究……

  这些在以前简直不敢想象,但中科院大胆构建新型人事制度,有效激发起科技人员的活力,营造出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喜人局面,为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制度环境。截至去年底,中科院创新岗位聘任工作已基本完成,共核定创新岗位17328个,占全院正式职工总数的38%。在创新岗位聘任人员中,45岁以下人员占75%,56岁以上人员只占8.1%。

  在人尽其才的同时,中科院为使科技人员的社会价值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在分配和激励机制上积极探索,实行体现绩效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奖励”三元结构分配制度,在此基础上又在部分研究所试行了所长年薪制,并积极探索知识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形式,基本形成了全院宏观调控指导和研究所自主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放弃国外知名大学终身教授职位,毅然回国”——中科院不拘形式广纳各方人才

  “回国后自己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责任感和归宿感。能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一点聪明才智,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追求融入到祖国的大发展中去,是最大的幸福。”谭铁牛回顾起自己回国工作的亲身经历,感慨万千。

  谭铁牛1998年毅然放弃在英国知名大学的终身教职,回国工作,他在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贡献已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充分肯定。谭铁牛的顺利回国得益于中科院的“百人计划”。

  1994年,中科院打破几十年来一贯的用人机制,在中国科技界实施一项非常措施——“百人计划”,即到本世纪末,在国内外公开招聘选拔数百名科技英才,每人给予200万元的经费支持,让他们组建实验室和科研团队,从事前沿科学研究和发展,目的是培养出一批能在21世纪担负起中国科学领域领衔使命的将才、帅才,通过他们的创新研究,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百人计划”吸引和凝聚了大批优秀科技人才:范更华放弃了在美国已经获得的终身教授职位,杨崇俊放弃了加拿大国籍,王恩哥的朋友中没有人能理解他的行为……

  到目前为止,“百人计划”通过招聘方式入选839人,入选者中已有14人当选中科院院士,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百人计划”入选者卢柯,在纳米材料及相关亚稳材料领域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成果,1998年国际亚稳及纳米材料年会授予他金质奖章和青年科学家奖,成为国际知名的纳米材料领域青年学术带头人,并成为我国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之一。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能所在,但求所用。”中科院引进人才不拘形式,通过建立“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系统”,吸引了百余位旅居海外的高层次科技专家作为中科院高级咨询专家和合作伙伴。在此基础上,中科院还设立了“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学者基金”,支持海外专家与中科院开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为今后从智力引进向人才引进的转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7万人公派留学,1.2万人学成归国”——中科院注重“可持续”的人才

  “到目前为止,中科院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已达1.7万人,其中已有1.2万人学成回国。”中科院人教局副局长李和风谈起这点时颇感自豪。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层次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国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力量。仅仅注重当前科技人才的吸引和凝聚显然已远远不够,必须未雨绸缪,做好科技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中科院公派留学人才的高回国率正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其非常注重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

  谈到科技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中科院研究生院无疑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国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研究生院,并且形成了独特的“两段式”培养模式:第一阶段在校园内进行为期一年的基础课程和学位课程的学习,第二阶段在各研究所从事论文选题和研究工作。目前在学研究生规模已近3万人,今后每年可为社会输送1万名毕业研究生。

  与研究生教育不同,中科院和中组部共同组织的“西部之光”计划,是为支持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人才培养和使用计划,7年来为西部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今年中科院还与其他部门一起实施了“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计划,计划用5年时间为西部地区培养和造就1000名具有高水平和创新能力的科技骨干。

  “我们所说的人才,不仅要看其现有的研究能力,还要看其发展的潜力。中科院要注重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强且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才。”在2003年度工作会议上,中科院要求各研究所要按照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对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青年科技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扶植和培养。对具有良好发展潜质的青年科技人员,研究所应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更多的竞争机会和必要的前期支持;对在国内外科技界崭露头角的青年人才,研究所应通过支持其承担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组建青年科学家小组等方式,为他们参与国际学术交流、跨学科学术研讨与合作提供机会和条件。

  正是由于中科院注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才使中科院担负起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高级科技人才培养基地的历史责任,才真正能够让中科院的历史成为一部科技成果史,成为一部凝聚和造就科技拔尖人才的历史。

新浪网2003年度新闻评选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缤纷下载俱乐部,只有你够缤纷!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挑逗诱人引爆激情
寒冷冬日滚烫的爱
非常笑话
笑话大厨倾情奉献
荤的素的各有滋味
图片
铃声
·[陈奕迅] 十年
·[和 弦] 同桌的你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无边魅力
  • 佛罗蒙吸引异性
  • 男士情趣内裤热
  • 佳能数码相机
  • EOS 10D专业相机
  • s50照相机
  • 市场最新动态
  • 免费注册上网经商
  • 千样数码精品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热辣经典
    欢乐无限
    社员们在生产队鱼塘里分鱼。一女手不慎摸进一男孩裤内…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