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核聚变到2050年商业化(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3日10:35 云南日报 | |||||||
核聚变是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聚合成氦核而释放出核能的反应过程。聚变反应堆建成后,水中的氘足以满足人类几十亿年对能源的需求。然而,实现持续的可控聚变,难度非常大。关键是如何把氘、氚原子核加热到上亿摄氏度(已是等离子体),并把它们约束在一个“容器”内使其发生核反应。各国已经建成200多台各种类型的实验装置,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可控热核聚变研究已经进入建设实验堆的阶段。 核聚变研究分为磁约束聚变和惯性约束聚变两种途径。磁约束聚变研究大体可分为6个阶段:原理性探索、规模化实验研究、点火装置实验、反应堆工程物理实验、示范反应堆、商业化反应堆。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第三阶段,酝酿向第四阶段过渡。惯性约束聚变要经历点火演示、高增益演示、工程演示和商业化演示4个阶段,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驱动器的研制和靶物理,为点火做准备。 “我国也有实验装置,用以探索物理原理,也可做一些材料研究。”师昌绪院士说,聚变堆对材料的要求十分苛刻,耐中子辐射、耐高温和抗氢脆等,材料是聚变堆能否实用化的关键因素。 目前,核聚变领域的国际合作正在积极进行,尤以计划耗资百亿美元以上的“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引人注目。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可与未来实用聚变堆规模相比的受控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它投入实施后将是除国际空间站外规模最大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目前参与这一计划的包括欧盟、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加拿大和中国。 作为我国核聚变研究的“重镇”,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于上世纪80年代建成中国环流器一号装置,开辟了我国核聚变研究的新局面,在国际核聚变研究领域赢得了一席之地;90年代,中国环流器新一号装置建成,达到国际上同类型、同规模装置的先进水平;2002年12月,又成功建成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实现了我国核聚变研究新的跨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