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分班要讲究人性化做法 读者就本报一则报道纷纷发表看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5日15:06 新民晚报 | |
本报教育热线日前刊出《关注“被淘汰的孩子”》一文后,引起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热切关注,读者纷纷来电或发来传真,提出高三分班应有人性化的做法。 高中分班没错 周先生等一些学生家长认为,高中分班没错。周先生参加家长会了解到,在孩子就读 关心慢班学生 松江二中退休教师邱剑云来信说:“从学习成绩层面上说,学校无权判定成绩‘差’的同学到高考时一定毫无起色,相反学校应该鼓励其‘来者尤可追’,真正尽到教育者对后进学生的职责。”邱老师认为,分班并非不可以,一些高中分班后的做法是:对慢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爱心,不是打造“快班特种部队”,而是对慢班集中“会诊”,让更多的孩子有进步的希望。 署名“建兰”的女士发来传真,现身说法讲述了去年参加高考的儿子“大反弹”的经历。她说,孩子高三时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下游,第一次模拟考仅338分,班主任的批评和惩罚显得有些刻意,暗示他肯定考不上本科院校,孩子由此情绪低落。但家长一直对孩子尽力鼓励,且在报考本科的问题上,任凭校方怎么刻薄,始终不“松口”。模拟考后,班主任给了这个“差生”一次口头表扬,孩子信心大增,开始刻苦用功,最后在高考中“放了卫星”,以410分的成绩被本科院校录取。建兰女士说,希望老师能多给孩子一些鼓励,这样年纪的孩子,还有很多潜力可挖! 坚持公正分班 马名骅老师认为,分班并非不可以,但要公平公正,家长和学生要在分班中唱主角。学校应多征求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向他们解释:如果进慢班,成绩靠后的孩子在专科学校进很好的专业可能性很大,就业结果不一定比本科差多少,最后由家长和孩子自己决定是否报考本科。人性化的做法,肯定比“一刀切”更受欢迎!本报实习生郭翔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