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重庆民办中小学何时走出倒春寒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9日05:14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田文生

  倒春寒不期而至

  开学了,重庆市方倩学校的学生回到校园,但此学校已经不是过去的那所民营学校了。原来的学校已经被重庆市巴县中学、鱼洞二小、清华中学“收编”,成为一所国有民营学
校。

  去年10月,由于难以为继而被终止办学的重庆市第一家民办学校华桦实验学校,开始清退拖欠学生家长的教育储备金。重庆市这所标志性的民办学校的结局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同期,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重庆开明实验学校等民办学校也陷入危机,先后被其他学校“吃”掉,学校仍在,但已不是纯粹的民办学校了。

  一个个名噪一时的民办学校堡垒相继失守,曾一度红火的重庆市主城区的民办学校,如今只有华光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华光)、史迪威外语学校(以下简称史外)等继续从事着中小学阶段的学历教育,其他民办学校大多只能在短期培训的蛋糕中找寻生计。

  两校处境也不尽如人意,去年,史外从春节开始派出专人负责招生,将近半年时间,仅招到7名学生,最终不得不放弃开班;几年前高峰时的华光还有800多名学生,而今,只剩下300多名。

  在重庆,随着这些重量级的民办学校的陨落,昔日的“贵族”光环渐渐褪去。史外的负责人甚至说:“现在只能拖一天算一天。”

  去年6月19日,重庆市召开了成立直辖市以来首次高规格、大规模的社会力量办学工作会议,此前,该市出台了《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意见》,提出了包括财政支持、税费减免、基建优惠、办学回报、学生待遇、收费管理、招生体制和教师待遇等方面的一揽子优惠政策,核心是对民办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去年9月1日,《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民办学校本应迎来春天,但重庆的民办中小学却接连遭遇“倒春寒”。

  寒流何时能过去?在很多人看来,尚遥遥无期。

  困境是怎样形成的

  业界人士认为,那些“垮”掉的民办学校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某些学校将储备金用于偿还学校建设工程款或挪作他用,而这些投资未能在短期内取得回报,资金链因而断裂,学校无力按承诺毕业时归还学生储备金,负债数以千万元计,陷入绝境。

  此外,某些学校视牟利为办学的主要目的,忽视了教育本身的规律,而教学质量关乎民办学校生死存亡,教学质量不能令学生和家长满意,学校自然举步维艰;还有的学校没有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影响了教学质量。

  但在记者数日内采访的近10名民办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其中5人是从公办学校退休的校长)看来,民办学校并非先天不足,形成其困境的“内因”和“外因”相比,尚属次要。

  华光的任课教师主要是退休老师,其高中部全由特、高级教师任教,初中部也主要是特、高级教师。该校曾同时有10名退休特级教师在此任教,这样的师资力量,即使是市重点中学也难以望其项背。该校一位领导介绍说,重庆市渝中区初中毕业生的毕业兼升学考试中,该校在近7年中5次获得第一名;1999年,该校曾录取了一批没人要的中考不合格的线下学生,经精心教育,2002年毕业时,全班学生都考上了大学。

  症结在于“择校生”

  “民办学校的所有困难的根源是生源奇缺。”这些民办学校的从业者说,生源问题是重庆民办中小学的根本问题,学校生源的质量、数量得不到保证。

  对于没有国家投入的民办学校而言,办学的所有开支都来自学生交取的费用,校舍建设、教师工资、办公费用等都得指望它,学生少了,办学便难以为继。而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单个学生收取的“赞助费”并不能太高,因此,学生的数量便成为“生死穴”。

  10年前,史外的“赞助费”高达一万七八千元,节节下降后,如今已经下降到生均五六千元,有的甚至低至两千元,维持学校运转都难;华光收取的赞助费在一万余元,至少也得8000元,但这并不赚钱,“收低了就不能把学生送毕业”。而现实是,有的一般性公办中学也面临生源压力,赞助费收得很低,甚至免收赞助费,对民办学校造成生源压力。

  为争生源,各校使出浑身解数,大量投入广告宣传,四处出击拉生源,有的还开班免费重点培养“尖子生”,将砝码压在升学率和考取名牌大学上。虽频频出招,但反响平平,民办学校仍门可罗雀。

  症结何在?

  民办学校从业者称,重庆公办重点中学大量收取择校生,抢录尖子生,造成生源的失衡发展。眼下公办名校快撑死了,到处开“分店”,而民办学校却饿得发慌。

  他们说,按规定,初中阶段,公办学校不许?惺赵裥I荒芫徒胙В牵厍焓行矶唷懊!比创笏琳惺赵裥I械难5囊桓瞿昙毒驼辛?10多个班1000多名的择校生;高中阶段,按照规定,招收择校生时必须“三限”,对择校生的人数、收费额度、中考分数都进行了限制,但是,重庆市许多公办学校置若罔闻,“三限”成为一纸空文,却少有人管,“在重庆,计划外招生(即择校生)数量比计划内数量多的重点学校多的是”。

  而在不少重庆市民看来,即使砸锅卖铁,也要把孩子送到重点学校就读,有人片面地认为,只要一只脚进入重点中学,下一只脚就可以进入好大学了。

  于是,市级重点中学即使择校费用高达数万元,但仍向往者众;各区县的重点中学生源也比较好;区县“准重点”中学的生源也过得去;一般性公办中学的生源便成了问题,有的因为招生不足,教师严重超编;而民办中小学就更是难上加难,“在重庆,一般学校录取分数线都是一考至少360分,而民办学校有时连100多分的学生也不得不招;其中很多都是‘品学兼差’的,但问题是,我们连‘择差录取’都不能录取到学生!”

  而学生总量是相对固定的,“马太效应”的结果是,民办学校生源越来越差,影响越来越差,经济困难越来越多,最终不得不出局。

  更多困难,更多期待

  生源是民办学校最根本的问题,但不是全部。

  以华光为例,该校没有自己的校舍,租用文化宫的场所,每年需支付几十万元,“文化宫属于营业场所,水电加倍收费,我们甚至喝水都要给双倍的钱”。

  钱的问题也许可以克服,但社会对民办学校的偏见却难以改变。面对困难,民办教育从业者期待,政府能给予必要的扶持,而不能任其自生自灭。

  从事民办教育研究的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系主任陈久奎认为,虽然近来政府大幅增加教育投入,但离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仍有差距,民办学校作为公办的补充,是很必要的,应该扶持其发展,为其提供公平的竞争空间。

  他认为,民办学校发展必须解决平等问题,应该出台一套科学的、可量化操作的评估体系,不管公办民办学校,都根据此体系进行评估,民办学校如果办得好,评估成绩好,就能因此获得社会的认可,否则,人们总是难以消除对民办学校固有的偏见。解决了评估问题,学校的生源问题就自然迎刃而解了。

  而在民办学校从业者看来,在重庆,要改变民办中小学万马齐喑的局面,实现公民办学校“两条腿走路”,最急需的是规范招生秩序,“我们希望有关法规能得到执行,不折不扣地执行择校生政策,不能无限制地招,‘三限’应该得到切实贯彻;不折不扣地执行《民办教育促进法》,只有这样,我们相信,重庆的民办教育也有春天”。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