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高校自主招生面临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0日12:46 云南日报

  云南日报网

  新华社南京2月9日电(王骏勇、蔡玉高)高校为自主录取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有的甚至与考生签订了协议,最后一些考生却“不辞而别”“另攀高枝”。部分考生的信用缺失使高校自主招生面临尴尬。

  2003年河海大学自主招生计划经过多方考核,在全国一共认定123名普通考生(不含文艺、体育特长生和二志愿高分考生),然而最终录取的只有48人,其中在江苏认定78人,实录32人;在其他9省认定45人,实录16人,实际录取人数与当初认定人数悬殊较大。除了一些考生因分数不够自动放弃以外,不少600多分的考生纷纷改投“他人门下”。

  一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对部分考生的这种“另攀高枝”的举动颇有微词:学校对招生政策说到做到,而考生却不守信用、说走就走,谈何诚信?目前各方对这种行为均没有约束措施,只是个别学校表示将对本校自主招生政策进行调整。

  部分高分考生的不守信用对高校自主招生造成了很大影响,使得高校与中学的合作出现不愉快,占用了其他考生的机会。这样,不仅有悖于自主招生的初衷,而且耗费了高校在自主招生方面投入的巨大人力、物力,极大地伤害了高校的感情。

  河海大学招办副主任朱宏亮对此感触良深:“学校是非常认真的,在制定政策时,我们邀请了多方专家,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生作了充分论证。后来又邀请了包括人文社科、数学、物理、外语、科技创新等多学科的博导、教授组成面试、笔试专家组,对考生进行多方考核,最后才确定自主录取的名单。而到头来,已经认定好的却说走就走了,这样的结果怎么不叫人寒心?”

  高校有关人士认为,2003年江苏实行的考分出来之后再填报志愿的方式,是出现这种状况的一大客观原因。然而,这其中凸现出来的部分考生的诚信缺失,应该更值得广大教育者和教育部门深思。朱宏亮说:“自主招生整体思路是好的,对‘一考定终身’提出了挑战,对招生选拔、评价的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是,自主招生也呼唤诚信,它更需要考生、家长和整个社会的支持。”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