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本一卖了之 大学教材遭遇尴尬成“鸡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2日07:55 大众网 | |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宋遂良对大学教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认识深刻。他以文科教材为例说,目前的大学教材有些已沿用多年,许多观念的确落伍,使用价值大打折扣。有的属额外搭配,太多太乱水平参差不齐,这不仅谈不上利用率,而且还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本报济南3月1日讯(见习记者 石念军) 大学教材遭遇尴尬局面。近日,记者在省城某高校采访时发现,很多毕业生纷纷将教材当废纸卖,其中不乏崭新的教材。记者就此 小孙是省城某高校的一名毕业生,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收拾四年来的教材准备卖掉。他随手拿着一本《新闻写作》说:“1986年出版,早过时了,留着没用。”这并不是记者采访中遇到的个案。很多学生都说,大学教材对他们而言就是“鸡肋”,平时用不着,毕业时卖废纸,还有点可惜。据了解,学生平时学习不用教材的现象在高校十分普遍,而“观点落后,实践性差”是他们谈得最多的理由。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宋遂良对大学教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认识深刻。他以文科教材为例说,目前的大学教材有些已沿用多年,许多观念的确落伍,使用价值大打折扣。有的属额外搭配,太多太乱水平参差不齐,这不仅谈不上利用率,而且还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山东师范大学教务处阮浩老师则说:“学生对教材的认识不足,才是造成教材利用率低下的直接原因。”她并不否认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譬如有些教材在新生入学几年前早已预订,部分教材的确有些陈旧,但“真正懂得学习的学生在教师授课之余,应把教材当作工具使用”。至于一些老师不用教材,正是塑造教学特色的举措。那些上课念课本的老师,才是学生最讨厌的。 既然有一些教材学生不看教师不用,何不就此取消呢?采访中不断有学生这样问。据了解,时下各高校四年的教材费都在千元以上,对不少学生特别是贫困生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记者随后了解到,目前各高校均是由学校统一采购、发放教材,学生并没有自主权。从事教材采购多年的王明康老师将这归咎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沿用”。但据业内人士透露,采购环节隐含经济利益才是困扰机制改革的根源,这也直接导致一些教材被强加给学生,为教材利用率低下埋下了伏笔。(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