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本科毕业论文几十年传统起争议 是否应一刀切?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31日11:13 现代快报

  快报记者 彭亚平 实习生 高贵娟 马英

  这两天,关于本科生是否需要撰写毕业论文的消息引起南京高校乃至全社会的极大关注。高校界人士对此也莫衷一是。为何高校沿用了几十年的做法会在今天引发争议?目前本科生毕业论文究竟是怎样一种状态?高校该不该取消本科生论文呢?记者昨天就此作了采访。

  争议缘起高教大众化

  多少年来,大学生都必须完成论文后才能毕业,取得学位。可到了今天,突然有学生对此提出异议。几所高校招生与就业部门人士分析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高教大众化后,很多原来不可能进大学的学生也走进了高等学府,他们中有的人只是经历一个学习过程,并没打算从事专业研究;二是如今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也就无暇顾及论文了。再说,论文质量与求职成败关联不大。无怪乎高校不少人直言,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可能是大势所趋。

  本科生论文现状堪忧

  走进几所高校,探访大学生写论文的现状让人惊愕之余,也不得不怀疑本科生写论文的必要性。某高校王同学告诉记者,学校安排写论文的时间太紧了,3月中旬才给每个学生安排了指导老师,4月上旬初稿就必须定型。在短短20天时间要写出一篇长达万字的论文,想不“借鉴”都不行。一位姓梁的同学说,很多同学忙于找工作,压根儿没有时间去进行调查或者收集资料,写论文自然变成了一种负担,哪还顾得上论文质量。有些选题可以在网上直接找到相近的论文或者文章,信手拈来,“改装改装”,就可以交差了。

  拼装、抄袭已成为撰写论文的“捷径”。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有的学生另辟蹊径,直接在网络上购买论文。记者随意检索一下,进入某论文网的主页发现,这里论文明码标价,大学生们居然竞价抢购。“论文交易”何其红火!

  谁逼得学生“不诚信”

  南京一所高校的负责人认为,像他们这样的文史类院校,每年招收的本科生超过4000人,而研究生在校生逾5000人,师资严重匮乏。就连一部分研究生撰写论文也是敷衍塞责,无病呻吟,论文质量每况愈下,本科生的论文就更是“丑态百出”,“惨不忍睹”了。更令人担忧的是,为了完成任务,一些本科毕业生不择手段,改头换面、七拼八凑、肆意抄袭等,助长了大学生的不守诚信、不讲道德的习气,极不利于大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的培养。

  南京某高校的张同学对论文制度也提出质疑,他认为用一篇论文来考察学生四年的所学既不科学也不合理,毕竟论文并不能代表一个学生的能力,很多论文尤其是最后的答辩都流于形式,而且只要论文还说得过去,老师一般都不会为难。这样的论文又有何用?

  论文制度不能“一刀切”

  昨天,北大—审计署2003级MPA班在南京审计学院举办开学典礼。记者就此话题采访出席典礼的北大研究生院副院长王仰麟教授。他认为,本科生不必一概写论文。主要看学生所学专业是否需要、本科生的人才培养走向是否需要,有些专业完全不必要求学生写论文的。其实就是在美国,不仅本科生不写毕业论文,连硕士研究生都不用写毕业论文。事实上,在高校连续扩招的今天,学生数量增加了,但师资并没有相应增加,如果希望老师给众多的学生提出各不相同的研究课题,显然不切实际。当然,作为理工科的本科生,不学会写论文对今后的发展很不利。

  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袁军堂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说,工科学生通过做毕业论文,可以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从学校教学角度而言,它是本科教育中的一部分,老师没有指导学生完成论文,那是学校教育的残缺;如果学生不能写出论文,不能通过答辩,学生就不能算正常毕业,更无法取得学位证书。所以,在理工科院校不可能取消毕业论文。

  某艺术院校的王姓同学的观点颇有代表性。她说,自己专业就是与文字打交道,写篇像样的毕业论文等于给自己大学四年所学做一次全面的总结,很有必要。她早在大四上学期就开始酝酿毕业论文,对上届毕业生论文研究了好多遍。常在学校的图书馆和市内两家大图书馆收集资料。虽然至今还没找到理想的选题,小王毫不气馁,希望自己的论文能在专业领域有所突破。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