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调查显示住校生心理异常现象较走读生严重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1日10:39 云南日报

  云南日报网

  新华社成都3月31日电(记者周俏春、刘大江)周五下午是住校生集体回家的日子。这天下午,记者在成都一环路口等公交车,一辆校车停在体育馆门口。记者注意到,下车没走多远,孩子们就出现了小小的分化,有五六对小情侣模样的初中学生,都由男生很绅士地帮女生拉着小行李箱。女生则乖巧地依偎着男生,脸上满是幸福的优越感。

  也许是公交车久等不来,几对小情侣互相开起了有关“优生优育”的玩笑。十三四岁的孩子已经熟练地把“安全生产,提高下一代质量”等含义丰富的词语挂在嘴边。

  四川省社科院教授胡光伟说:“我国的寄宿制学校最早出现在1961年的北京。当时的寄宿学校主要是为了方便军队家属的子女而设置的。现在由于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工作繁忙的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到寄宿学校,住校生每周回家一次,与父母的沟通十分有限,一旦群体中出现早恋、厌学、小团体等现象,就极易受到影响。”

  最近,海南省人民医院对2000名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住校学生离开家庭独立生活,学习压力大、竞争性强,容易导致躯体症状抑郁、焦虑等不健康心理因素。他们中心理异常的学生人数比例明显高于走读学生。

  记者在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采访时,一位名叫韩威的男生说:“现在周末一回家我就心里冒火,本来学习压力就够大的,但是父母没有耐心听我说心里话,除了给我塞好吃的,就是没完没了地问学习怎么样了。”

  另外一名家在泸州的男生王盛说:“爸爸因为生意忙应酬多,一个学期才接我回家一次,他的事业的确很成功,但我和爸爸简直找不到什么共同语言。”

  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老师唐钟丽也反映,不少学生说周末家长经常开着车带他们到郊外与朋友聚会,一坐下来就是打一天的麻将,无形中冷落了孩子。时间长了,孩子们觉得回家就是拿零用钱和吃好吃的,和父母的沟通太少。

  胡光伟认为,家长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督职责很大程度上转移到校方,家长的确是轻松了许多。但是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及品德培养却是无法替代的。独生子女外表个性早熟,内心却常感孤独和渴望帮助。父母应淡化家长的权威意识,和孩子平等地交流。一旦发现孩子有情绪或心理上的微妙起伏,都应及时疏导,不要说教式地训孩子,最好是给孩子列出解决问题的几种方案,引导孩子选择正确的减压方法。学校也可多开设有关人际关系及合作精神的心理学讲座,多创设能让学生合作的情境和机会。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