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用科学发展眼光审视国土资源管理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1日10:39 云南日报

  云南日报网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 记者谢登科、刘羊旸、王宇

  贯彻落实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在经济发展和国土资源保护利用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
代价,正在成为统揽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全局的头等大事。

  中国国土资源在经济高速发展中付出惨重代价

  权威机构统计显示: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9.4%,在刚刚过去的2003年,我国GDP增长达9.1%,创1997年来的最高增幅。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我国却成为世界上单位GDP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我国已经是煤炭、钢铁、铜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和继美国之后的石油、电力第二消费大国,其中仅水泥、钢铁、煤炭的消耗就占世界总消耗量的55%、26%和30%,而GDP还不到世界总量的4%。

  1996年底到2003年的7年间,我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超过全国耕地总量的5%。仅去年一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641.7万亩,比前五年年均高出120万亩。如今,全国不少省份到2010年的规划用地指标均已提前用完,都在千方百计通过规划的修编进一步追加用地指标。以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的测算为例,该省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要消耗2.4万亩土地。

  与土地资源的消耗、浪费相伴,我国矿产资源形势日趋严峻。目前,除煤炭和建材非金属矿产外,我国已有三分之二的国有骨干矿山进入中老年期,400多座矿山因资源枯竭濒临关闭,有的已经停产闭坑,不仅威胁到资源供应,还带来了矿工下岗等更加严重的问题。按照有关方面目前掌握的情况,我国的大庆、辽河、胜利等东部主要油田均已进入中后期,而设想中的在西部找出替代新区的战略目标尚未实现。非但如此,矿产资源的非法开采、乱采滥挖的现象屡禁不止。

  有关专家指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蔚蓝色的大海正日益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和资源宝库,但是,我国海洋经济的宏观协调和规划还远远不够,海洋资源在相当程度上还存在着无序、无度、无偿等问题,从海洋大国到海洋强国的道路还十分漫长而艰巨。

  “国土资源的消耗、浪费与流失已超过了我国社会和资源承受力的临界点。从现在起到2020年,资源约束将超越劳动力和资金因素,成为对经济发展的第一制约因素。”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位学者大胆作出这样的预测。

  摒弃以大量消耗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模式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在这样的基本国情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资源利用的关系,成为国土资源管理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指出,“国土资源部要站在国家发展的大局上,重新思考职能定位,进一步发挥国土资源规划、计划、政策、信息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端正经济建设和资源利用的指导思想,必须摒弃以大量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用严而又严的资源管理制度向旧模式开刀。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期,国家把国土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摆在最为突出的位置,紧急叫停乱占土地、滥开乱采等短期发展行为。去年以来,国土、监察、审计等多部门联合行动,查处各类土地违法行为13万多起,涉及土地面积5.59万公顷,其中耕地2.84万公顷。目前,各地已停止审批新设立和扩大各类开发区,多数地方收回了违规下放的土地审批权。

  监察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对土地违法者的查处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是造成近年来违法圈占土地盛行的一大机制缺失。用科学发展观管理国土资源,必须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干部政绩考核和惩戒体系。去年以来,因涉及土地违法行为,全国有357名干部受到行政处分,568名党员受到党纪处分,另有132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国土资源部还对9起重大土地违法案件直接进行了公开调查、公开处理。

  国土资源不仅仅是我国经济建设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维护经济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重要的调控手段。在一些地方,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还没有树立起来,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盲目批用土地、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的冲动依然存在。中央已明确要求,把人口资源环境指标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严格执行党纪国法,对乱批乱征耕地、滥开滥采、纵容破坏资源环境行为的干部,不仅不能提拔,还要依照纪律和法律追究责任。

  目前,国土资源部在抓紧清理各类违规用地和非法开采行为,从严从快查处大案要案的同时,正严格实施土地利用和矿产资源的总体规划。我国的国土资源正在摆脱摧残性消耗的痛楚,步入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新时期。

  科学发展:21世纪中国的郑重承诺

  在2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一些地方沉湎于铺摊子、上项目,由此带来的土地供给紧张、资源约束增强、环境污染加剧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

  “唯有实现发展观的转变,才能趋利避害,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专家说:“中国旗帜鲜明地提出科学发展观,表明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探索经济和社会发展道路方面,能够顺应世界先进潮流,并且有所创造。”

  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到刚刚闭幕的两会,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被摆在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中最为突出的位置。中央反复强调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利用资源,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正确政绩观。衡量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

  当今世界,国际社会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强调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确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必将为世界生态环境保护和文明发展做出贡献。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