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青年志愿者:青春在西部支教中发光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1日10:39 云南日报

  云南日报网

  新华社上海3月31日电 记者 刘军

  复旦大学是首批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高校之一。1999年8月,第一批志愿者服务队奔赴宁夏西吉;2003年团中央、教育部发起“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后,他们再
次派出支教队员前往云南、西藏贫困地区支教。至今,复旦大学已先后派出了六批支教团,共49人赴西部地区支教。这些支教队员们奔赴西部,与那些求知若渴的孩子们朝夕相处,用知识播撒希望的种子。

  “帮帮山里的孩子们”

  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的冯艾,是一个爽朗乐观的北京女孩。自2000年8月从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本科毕业后,冯艾赴宁夏西吉县白崖乡中学支教一年;2003年8月再次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担任上海赴云南大学生志愿服务队队长,现在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战河乡战河中学支教。

  虽说有过到宁夏西吉支教一年的经历,但来到战河中学时,眼前的景象仍然让冯艾目瞪口呆。搭在操场上的三大间简易木板房就是250多名学生的宿舍,没有窗户,墙上的裂缝宽得能塞进一个拳头,床上铺着麻袋当褥子;没有图书室,除了教材学生连本字典都没有。

  “初一的学生会写错自己的名字;高二的孩子连26个英文字母都背不下来,更不用谈单词和语法了。有的孩子甚至问,‘因特网’是打鱼的还是捉鸟的?”冯艾的心一阵阵地痛。“我一定要帮帮山里的孩子们,教给他们更多的知识,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在战河中学,支教队员的任务很重,负责教授初一语文和初一历史的冯艾,差不多每周30节课,每月连续工作28天,每天备课、教书、改作业,时常忙至深夜。学生基础差,冯艾并不怕,但语言的障碍却让她颇费心思,于是教学大纲中1节课的内容,往往需要花费冯艾2到3倍的时间。“耐心,把中学生当小学生,从拼音开始,一点一点从头教起。”就这样,冯艾将知识和新的思想观念引入孩子们干渴的心灵。

  没见过火车,想像不出站台样子,就画一个给他们看;不懂某地产值这类数学概念,就换算成孩子们最熟悉的土豆;当满天黄沙飞舞时,就讲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问的学生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一个精彩的外部世界被打开,孩子们的眼神亮了起来,闪出了智慧的光茫。

  “大城市多你一个少你一个无所谓,虽然在大城市里有成功感、成就感,但你不会有崇高感。而在山区支教,你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孩子们的人生可能由于你的参与而得到改变。在这里,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被别人需要的满足和快乐。”面对别人的疑问,冯艾无悔两次这样的选择。

  “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

  宁夏西吉志愿者贺振华的皮夹里一直有一张捧着碗、正蹲在地上吃饭的老农的照片。第一次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这张照片时,他就被一脸褶子、双手粗糙的西北老农所深深震撼了,将它随身携带,好像能增加一点工作的动力与勇气。毕竟对一个学经济的大学生来说,专心于“三农”问题的研究是必修课。

  早在扶贫接力计划第五届支教团志愿者招募面试时,贺振华一句“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给考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相信曾有过的生活经历能使他比别人更快地适应受援地的生活,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而且本科期间在经济学期刊上发表6篇关于“三农”问题论文的成绩,也使考官们相信,贺振华的西吉之行不仅是单向的“扶贫”,对他本人的学术研究也必有所得。

  初到黄土高原,贺振华心里还是忍不住要拿这里跟家乡湖南的农村作比较,发现以往对农村的了解只能代表对一个地区农村的了解,无法涵盖整个中国农村的状况,或者说白了这里自然条件的恶劣所造成的农民贫穷,已经突破了他知道的农村贫穷的底线。烂泥糊的平房、荒凉的山坡、高含碱量的土地都是和山青水绿的湖南无法同日而语的。

  高二一个班级的英语教学和初一整个年级的历史教学,也许对贺老师来说意味着辛苦,也意味着能接触到更多的学生和农民家长。教学之外,最能提起他兴致的就是茶余饭后与当地老师、农民的交谈,了解西吉的过去和现在,对农民怎样看待国家的土地政策有了最直观的感受。深夜秉烛自修的学生会发现贺老师的宿舍常常透出灯光直到凌晨,他准是又在设计问卷、统计数据或写论文了。

  在问卷回收过程中,贺老师发现虽然不少学生家中一贫如洗,课余要帮家里干很多农活,但他们对自家确切的经济状况、土地分配、粮食产量并不知晓。贺振华于是告诉同学们,想改变生活的状况要从自己关心自己开始。

  去年7月,贺振华撰写的一篇题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问题、经验与建议》的论文获得了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三等奖。消息传来,他在高兴之余又在为新学期里的家访作计划了,因为他认为只有掌握第一手的数据资料才具备研究的资格,才有发言权;因为热爱经济学,所以只要走到有农民的地方,他总有一种要尽自己所学为他们做点什么的冲动。

  “搭起一座爱心的桥梁”

  去年6月,当复旦大学校团委第五届扶贫接力计划招募志愿者的活动一启动,中文系学生徐敏霞便兴冲冲地第一个报名。

  当时徐敏霞正在上海外滩附近一家媒体实习,有一天她站在办公楼的顶层观察自己生活了20年的这个城市,发现商务楼连绵,目光所及之处竟然难以见到一片完整的天空。

  出于一个文字工作者的敏感,她立刻体察到了多年城市生活所给她造成的危机感,如果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一辈子,视觉上的阻碍必将影响到一个文字工作者心胸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做一名志愿者,身体力行地去探究完全陌生的世界,力所能及地为有需要的陌生人做一些切实的事,尝试理解,尝试沟通,摆脱狭隘,这似乎成为她走出心理危机的最理想的出路。

  宁夏西吉县的三合中学,是徐敏霞要服务一年的地方,她在这里承担整个高一年级的英语教学。对于一个没有经过师范院校正规训练,又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的城市女孩来说,工作上的压力和生活上的不便,都会使人“心焦”。可使父母略微有些失落的是,她竟然“没有时间想家”。

  住在受援学校提供的宿舍里,她和其他志愿者一样,几乎没有自己的私人时间,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接待随时来访的学生。因为他们年轻,具有亲和力,求知若渴的学生常常会在他们深夜钻进被窝后仍然喊“报告”,问问题。她始终提醒自己克服狭隘,要接受新环境,而不要拒绝。

  怀着一颗对新的生活热忱而好奇的心,她发掘到了自己新的潜力——从容面对陌生生活和陌生工作的潜力。她甚至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这种精神上的满足告诉城市里的同胞,仅在上半学期她就先后在《东方早报》《文汇报》撰文4万多字,把一个志愿者收集到的关于乡村的信息,通报给都市人,在读者和评论家中引起不小的反响。

  2003年12月,徐敏霞因获得了香港中文大学颁发的一个文学奖项,有了去香港交流的机会。在获奖感言中,她把都市人所难以想像到的贫困山区的生活,告诉了与会的所有青年;回山区后,也把拍摄到的都市繁荣面貌展现给学生。徐敏霞说:“教学、交流,我想做的无非是搭起一座爱心的桥梁,沟通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隔阂,消除孩子们心中的愚昧和荒凉。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