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浙江宁波两个月内十九名中学生离家出走(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2日16:29 中国宁波网
  记者杨静雅 见习记者应锡浩

  宁波晚报新闻热线 在今年头两个月,共接到了19位家长打来的求助电话,反映中学生离家出走,平均每3天就有一次,有时甚至一天接到两个家长的求助电话,在离家出走的孩子中还有一对双胞胎女儿。记者在和这些孩子及家长的接触中发现,孩子离家出走有多种情况,记者请市教育心理研究会张骏乐进行了点评。
中学生在进行生存训练。photocome供图
  逃避型

  今年年初的一天,家住慈溪的李先生焦急地打电话到本报新闻热线,说他的儿子小凯又离家出走了,他已经不记得这是儿子第几次离家出走了,只是以前他最多出走两天,但这一次,已经是第三天了,儿子还没有回来,

  据李先生介绍,他16岁的儿子在宁波一家武术学校上学。平时爱上网,这学期已出走过好几次,但每次都是出走一两天,在游戏机房里花光了身上所带的钱便回家了,李先生每次都要打儿子,但毫无作用。

  星期天下午,李先生有事,便给了儿子250元零用钱,让一位亲戚将儿子送到学校去,走到校门口时,儿子说自己要在校外买牙膏,亲戚便走了。当天晚上,孩子的班主任打电话给李先生,说他的儿子没有到学校来。李先生第二天来宁波找儿子,找遍了学校附近的所有网吧,都没有找到儿子。

  后来,记者从小凯的班主任处了解到,小凯因迷恋上网,对读书很厌恶,为了逃辟现实,已经有好几次借口到学校外面买东西而出走了,钱用完后就回来了。不出李老师所料,小凯出走4天后,在游戏厅里用光了身上的钱,又回到了外婆家。

  专家点评:离家出走最多的是“逃避型”,由于家长不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动辄对子女打骂、惩罚,孩子为了逃避这种环境,就选择一走了之。

  报复型

  今年1月中旬,天天的姑姑打电话到本报新闻热线,她的外甥天天已经出走一天了,全家人找遍了所有的亲戚家,也没有找到,而他身上只有5元钱,全家人万分着急。

  记者来到天天读书的中学,据该校的一位领导介绍,由于现在教育主管部门不主张学生留级,学生学得再差也能由小学一年级上到初中三年级,当他们上到初二或初三时,矛盾往往会激化。语文、政治等文科科目还听得懂,但是数理化等理科课目却如同听“天书”,上课精神难以集中,老师稍一批评,便会借机负气出走。

  天天就属于这种情况,他的数理化三科考试成绩加起来从来没超过100分,上课经常搞小动作。当天上课时,还给一名女同学传递纸条,数学老师下课后教训他说:“你在找对象?”他觉得很伤他的自尊,实在想不通,中午便离家出走了。

  记者寻找天天的稿子还未写好,天天的家人电话却来了,称天天被家人在车站找到了,事后,天天对家里人说,他出走只是想吓一下老师,让老师不要再随便批评学生了。

  专家点评:“报复型”孩子的出走是因为自己认为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某种不公正对待,他们一般不会走远,而是远远躲在一个角落,为家长和老师心急如焚地寻找而幸灾乐祸。

  向往型

  “我要去做一个人人都喜欢的流浪作家或漫画家。”1月底,当人们还沉浸在新年的欢乐中时,我市的一名中学生却拿着诗集和压岁钱、一副流浪者打扮从亲人的视野中消失了。8天后,她又被找回来了,记者见到了经历过“流浪生活”的阿林,她很文静。

  据了解,阿林是一名很有才华的女孩子,她爱好文学、漫画,曾有多篇文章发表在全国性的刊物和校刊上,但她是一个过于浪漫和理想化的女孩子,她课余时间喜欢看诗集,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成为一名洒脱的流浪作家,写一本书。为此,母亲多次劝过她要切合实际。春节期间,她的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有一天她在桌上留了一张纸条,上面说:“我只是有一些事情想不通,想一个人静静,想通了就会回来的。”她流浪了几天就后悔了,但又怕受到父母的责备,只好将错就错。

  专家点评:属于“向往型”离家的孩子,多被娇生惯养,家长缺乏教育和引导,孩子一旦受到生活中的一些压力,很容易为了追求自己所谓的理想而出走。

  盲从型

  家住市区的汪先生由于妻子早年和他离婚,已经上职高的女儿一直由他抚养。去年年底,女儿在一个星期天离家出走了,20天后,他终天在外地的一家小旅馆见到了女儿,女儿见到他就失声痛哭,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由于缺乏母爱,女儿迷上了网络。在网上,她认识了一个每天都会给她说很多体贴话的男网友,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人竟在网上谈起了恋爱,最后,她竟背着父亲到外地去找网友了。见面没几天,她就发现这个男人竟是一个专用网络骗女孩去卖淫的坏人,她也被他控制了,多亏爸爸及时找到了她。

  专家点评:“盲从型”的孩子思想单纯、容易轻信,孩子因为辨别能力差从而导致出走,这种“盲从型”出走的孩子随后会为自己的轻率而后悔莫及。

  记者就如何防止孩子离家出走,采访了市教育心理研究会张骏乐,他分别从孩子、家长的角度分析了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

  孩子:“血缘依恋”打破后不适应

  中学生离家出走,与各种环境因素引起的心理反应密切相关。

  孩子离家出走并不完全取决于他本身的意愿,人最初的依恋是“血缘依恋”,儿童本能地以父母为依恋中心,以家庭成员为依恋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区域不断扩大,孩子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对同龄人的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对家庭的依恋无形中被冲淡了。特别是十五六岁的孩子,易受环境的左右,虽然他们的身体发育比较快,但他们的心理发展不平衡,也不稳定,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出现逃学、厌学、离家出走现象。

  家长:平时和孩子缺少有效沟通

  国内一项调查表明:

  20%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孩子的学习处在被监控督促之下,压力大、兴趣低。

  17%的孩子常因不听话遭受父母斥责、打骂,由于长期的压抑,易形成逆反心理,出现矛盾冲突。

  10%以上的孩子处在不和睦的家庭中。4.8%的孩子因父母离异,常年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思想上无法沟通,有问题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和帮助。

  心理学家指出:语言是开启心灵的钥匙,而不良的语言只能使孩子产生厌恶、恐惧及愤怒。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温馨、民主、上进的气氛,多一点理解和关爱,少一点斥责,只有这样,才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避免孩子离家出走的现象发生。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