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高校转专业“门槛”放低(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9日14:06 新民晚报
新闻背景:
  哪些学生想转专业?

  两年前,曾有一项全国性的调查显示,有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65.5%的大学生表示如有可能将另选专业。同济大学教务处处长胡展飞认为,目前大约有二到三成的学生有转专业的愿望。

  据调查,在希望转专业的学生中,大多是高考发挥欠佳,被调剂到非第一志愿专业的学生。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或盲目跟风,或奉父母之命,没有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进行准确的定位,进入大学后,才发现自己情有独钟的专业,萌生“转”意。当然,也有不少学生被市场和舆论所左右,渴望从冷门专业转向热门专业。

  从今年开始,上海部分高校不再对学生申请“转专业”设置成绩“门槛”,而是将考核权交给接收院系。曾以244人“大转系”(2002年夏)在全国高校界引起震动的复旦大学,近日再次在“转专业”制度上作出重大突破。

  稍早几天,同济大学也把本科生申请转换专业的成绩“门”从平均学分绩点3.2(只有少部分优等生能达到)降低到2.5(相当于中等偏上水平)。据校方预测,今年入学的新生中将有50%符合这一申请条件,并将有约20%能顺利“跳槽”。而在2000年,同济学生转专业的人数只占当届学生总数的1%左右。

  就在两大高校不约而同地或取消或大幅降低转专业成绩“门槛”的同时,沪上其他大学的转专业改革举措也正竞相推出,有的首次给予学生“第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有的把转专业学生的比例调高,有的松动了学生重新选择专业的种种硬性限制……

  转专业折射出办学理念

  一直到两年前,大学里转系还属于“难于上青天”。高考“一锤定音”,不仅决定了报考的高校,也基本敲定了专业。虽然转系的可能性并不是绝对为零,但每年各校能成功转系的人,实在是寥寥无几。

  然而,这两年,上海乃至全国的高校却啃起了这块硬骨头,原因何在?陆靖一语中的:就像学分制、第二学位、提前毕业一样,转专业并不是学校的最终目的,而是服务于一个崇高的办学理念。

  这个办学理念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按照自身的特点,根据自己的向往,接受适合的高等教育;让他们充分追求和发展自己的个性潜质,在得其所长的同时成才报国。一句话,最好的大学应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它应该是一片肥沃的土壤,让洒下的种子自由发展,而不是开出一模一样的花。

  个性化的教育服务需要与之相配套的制度建设。于是,让优秀的学生提前毕业;让确有专长的学生转换专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修读第二学位;让对其他学科充满兴趣的学生有机会修读其他学院的专业课等,这一系列的“梦想”一一在复旦大学的教学改革中实现。

  陆靖特别强调,个性化的教育是对每个学生而言的,是人人平等享有的。如果因为成绩的原因把学生拒绝在转专业的大门之外,就与学校的初衷相悖了。况且所谓好学生,只能证明一个学生在原来专业的成绩好,并不意味着他在转入专业仍然是优秀的;同理,一个学生原来成绩不好,也不能证明他在其他有兴趣的学科没有发展前途,如果学生在其他方面确有专长,那么他就更有理由转入适合他的专业。所以,复旦才作出了取消转专业成绩”门槛“的决定。

  专家观点:“转专业”的制度创新,的确给学生打开了一片个性化求学的天地。在复旦大学,就有学生从中文专业毅然转到了求职难度更高的语言学专业;也有学生勇敢地从热门的文科专业转到相对冷门的理科基础专业。原因无他,就是六个字“我喜欢,我适合”!

  大门宽了 小门精了

  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除了转专业的举措之外,各大高校还在纷纷探索另一种形式的教育服务——按专业大类培养人才。

  过去,学生一进校门就直接被领进了一个个“小胡同”,分专业培养,院系间“隔行如隔山”。而现在的大学生则是先进入专业大类或者学院这扇“大门”,经过一两年的公共课和学科基础教育,再由学生自愿选择跨进哪个“小门”(具体专业)。

  在陆靖和胡展飞看来,进校一到两年先不分专业,接受“宽口径”的通识教育,一是能为学生打下更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二是培养方式更为灵活,让学生拥有更大的学习自主权,三是如果今后学生要转专业,通识教育多少也为他们扫除了一些课程之间的壁垒。

  尽管,陆靖认为每个学生都平等享有转专业的权利,但他并不鼓励每个学生都去过一把“转专业”的瘾。他感慨地对记者说,在一次有关“转专业”的讲座之后,留下来围着他提问的学生相当部分想转到生命科学专业(复旦最热门的理科专业之一),问他们为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因为(录取)分高呗!”而同样也是研究生命的学科——基础医学专业却门可罗雀。这让他感到遗憾,“如果不是出于对学科的真正热爱,这样的转换是没有多少意义可言的,有些人很快就会对新转入的专业失望,甚至可能中途放弃。”还有的学生兴致勃勃地从文科专业转入理科专业,因为对新专业缺乏了解,造成学业一败涂地,此刻想再转回原专业,为时已晚,因为每个人只有这一次机会。

  专家观点:转专业是一次机会,伴随着机会而来的,是责任,是义务。所以,要特别告诫学生,“在申请之前,对希望转入的专业、个人专长、自身能力和将要承担的责任要有足够的认识和评估。要充分利用规则,也要严格遵守规则。”

  复旦大学把全校的71个本科专业归入人文、法政、经管、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医学和数学等7个大类,进校第一年,学生就在这7个大平台上接受文理基础教育,然后进入专业教育。而复旦的最终目标是不分专业,构建一个文理大平台,学生进校后先接受基础的通才教育,然后再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

  同济大学本科新生进校第一、第二年也将按学科大类进行培养,大三才选择具体专业,大四再根据各自特长、兴趣和职业定位,在专业中选择更为细分、更加精准的专业方向,有的一个专业就可以依据职业市场的细分情况分出7个方向。

  教育专家给学生的忠告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转专业不是“跳龙门”,也不只是冷门专业转热门专业这一条“单行道”。

  不要让外在的名声和职业市场的风向左右自己,否则将重蹈高考盲目填报志愿的覆辙。

  多做调查研究,了解自己,了解专业,不要一时心血来潮。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