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大学之大不甘省属:地方高校合作打破招生禁锢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7日10:25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朱丽亚

  2004年山东经济学院计划招收的2800名新生中将有655名来自省外,范围涵盖25个省份,该校宣称,学院46年的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全国招生。山东经济学院招生办主任刘伯荣感叹,这是“用换亲的方式迈出了艰难的一步”。

  之所以艰难是因为山东经济学院的属性是地方高校。长期以来,地方院校不得招收外省生源,是全国很多省份通行的规矩,这一沿袭了多年的现象,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自发打破。

  山东经济学院是山东省最早成立的财经类院校,从2001年开始,他们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尝试打破只能招收本地生源的规矩。找一所外省院校,签订“对等招生”协议,即双方在对方所在省份招收同等数量的学生,然后报双方所在省份的教育部门批准。2002年,山东经济学院与云南财贸学院签订了对等招生协议。2003年该校与9所外省院校签订协议。“不管白猫黑猫抓得到老鼠就是好猫。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反正我们达到了目的。我们很快就尝到了生源结构变化的甜头。”刘伯荣说,“2002年招收的30个云南学生能歌善舞,把学院的文艺演出质量一下子提了上去。2003年的云南学生一到学校,各个系都抢着要”。

  去年一年,刘伯荣把大量时间都花在了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上。有两个原则是必须遵循的,一是计划对等,也就是山东经济学院在云南招收30名学生,云南财贸学院也就要在山东招收30名学生。此外,还要门当户对,学校的层次差不多,而且本科对本科,专科对专科。

  去年初冬,在西安召开的全国工科院校对等招生协作会,就是与山东经济学院“地方高校身份”相当的工科院校自发召开的一次“换亲大会”。尽管没有接到邀请函,刘伯荣仍然赶去凑热闹,并在这次会上收获颇丰。200余所地方高校参加了这次“换亲大会”,其中不乏像山东经济学院这样不请自到的财经类院校。而一些综合性的地方高校早在10余年前就已经开始用这样的方式尝试全国招生。

  地方高校为何热衷于采用这种“换亲”的方式打破不能全国招生的禁锢?

  云南财贸学院招生办负责人说,这既是出于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据了解,该校今年计划招收1000余名外省学生,外省学生占本科生的30%,专科生中,外省学生将占到40%~50%,。

  贵州财经学院从1999年开始招收外省学生,今年计划招收的2650人中将有950人来自外省。学生处吴处长说,贵州地处偏远地区,除了西部的几个省份外,其他诸如山东、江苏等地的生源质量都比较高,而且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在一起能够促进文化的交融。

  而那些地处高考大省,而且暂且不愁生源的地方高校则有另一番考虑。山东经济学院招生办主任刘伯荣说:“大学生不应该成为土特产。目前我们是山东省属高校中最不愁生源的,省内的都吃不了,以往山东经济学院的生源大多来自胶东半岛,满校园都是胶东话。生源结构始终地域性很强,不利于大学生的培养,容易造成近亲繁殖,思想僵化。大学不是高中、初中,大学生的视野必须开阔,应该有与大学生相称的知识结构,人际交往也应该有与之相称的成分结构。一个大学的学生应该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成分的组成越杂越好,地域范围越广越好。反差意味着矛盾,不同的思维方式更容易碰撞出火花,不同地区的文化、生活习俗相互渗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为有利。”

  刘伯荣说,以往由于各地方高校主要是由地方财政投入经费,各省教育部门出于地方保护主义,像搞户籍管理一样,不允许省属院校出去招生,限制了地方高校的发展。“现在连户籍制度都在逐渐打破,高校部属或省属的这种人为制造的属性也应该逐渐消失。一所大学应该是开放性的,而不应该是某一地的大学。”刘伯荣认为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这已成必然趋势。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