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高校学分制改革遭遇尴尬:专业冷热对比扩大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8日11:05 光明日报

  “光明视点”记者 赵秋丽 特约记者 李志臣 通讯员 牛凤田

  本期策划 徐可夏 桂廉

  本期提示:山东理工大学实行学分制改革,学生一年后可自主选择专业。实践证明,这种做法较好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也有了新的动力。但同时
带来的问题是热门专业更热,冷门专业更冷。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学科专业冷热不均的现象,在教育改革中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2002年山东理工大学实行了学分制改革,他们以学生为主,实行选课制,允许学生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选课,给学生充分机会熟悉各个专业,进而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方向。一年多来,他们的改革情况怎样记者进行了采访。

  改革:彰显“以人为本”

  山东理工大学教务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大一,我校每个专业都开一门《学科导论课》,介绍这一专业的历史渊源及发展现状,让学生充分了解各个专业的情况。然后再经过两次选择才最终定下自己的专业,可以说学生有了充分的选择余地。现在老师普遍反映大一的学生学习氛围浓厚,不及格率降低。同时学分制改革促进了学科专业建设,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法学院2002级学生陈旭说“一进大一,我们就感觉压力很大,基本每天都去上自习,经过努力,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法学院。”

  不少教师反映,学分制改革后,老师的压力大多了。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学生根据教学质量给老师打分,分数低的就会被亮红黄牌,甚至是调离工作岗位。另外就是要保专业、招生。因为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老师和专业,老师教学质量差或者竞争性不强的专业,就会没人选。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励教师队伍不断学习进步,提高教学质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山东理工大学的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给了学生一个自主选择的空间,他们可以在两年的时间里思考、判断自己更适合干什么,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选择理想专业。有专家表示,学生进校两年内先接受基础的通才教育,然后再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这种淡化专业的倾向,构建了一个文理大平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大更广的空间。

  该校的一位中层干部告诉我们:“国外的一些大学不乏不分专业、实行文理招生的,不过我们是借鉴了他们的理念。这种文理招生的方式在教学理念上是一个趋势,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高等教育的进步。”

  试验:凸显尴尬局面

  然而,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却不可避免地遇到了问题。学分制改革是一项以学生为本的改革,强调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主选择院系。而学生作为一个还没有完全成熟的群体,其选择很大程度上还是依据社会及教师的导向,这就难免会产生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表示自己的兴趣在法学、经济等“热门专业”,而历史、矿物资源等“冷门专业”则很少有人问津。

  对此,该校教务处的一位负责人说:“对于所谓的冷门专业,学校将其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发展前途、但目前还不太热门的专业。对于这类专业,学校鼓励院系加强自身建设,并把院系经费直接与学生数量挂钩,以此来形成一种激励机制。另一类是就业前景确实不很好的专业,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学校当年就直接停招这些专业,决不为了保留专业设置或保住教师的饭碗而硬性地分配学生。目前,学校已经暂时停招了很少有学生报考的矿物资源工程专业,并将历史文化学院撤并到文学院;而对于那些相对较热的专业,学校正准备把步子迈得更大一些,将根据学生的喜好兴趣,扩大一些专业的规模。”

  这样一来,专业出现了“冷热两重天”现状。对此,有的老师和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赵小稚教授分析说:“学分制改革实施以来,‘几家欢喜几家愁’,由于院系经费直接和学生人数挂钩,因此,我们这种相对较冷门的专业就非常发愁。”问题不仅限于此,由于主要按学习成绩来划分院系,因此,不同院系的学生就产生了差距。“比如分到我们院系的学生,有60%的人数学、外语不及格,这就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专业也在逐渐萎缩。”在谈到停招的矿物资源工程专业时,赵教授忧虑地说“我们院有一些办了几十年的老专业,在山东省也是独一无二的,这样的专业资源积累扔了太可惜了。”

  对于学校将历史文化学院撤并到文学院的做法,文学院杜院长表示:“冷热门专业的问题绝不是大文大理带来的,过去是一种隐性存在,而大文大理不过让其显露出来。”并分析说,“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不断繁衍、薪火相传,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传承。任何时候,忘记历史就是背叛。”

  同时,学分制改革也带来了一些教学管理上的问题,原历史文化学院的翟元慧同学告诉记者“自从并入文学院以后,同学们都没有了归属感。”有的老师也谈到,学分制改革后,最大的难度是学生的管理问题,以前都是院系、班干部协助,现在学生归属感不强,逃课现象怎么控制还有就是作业的收发问题,都要老师重新采用新的方法进行管理、教学。

  专家:要积极、正确引导

  实际上,文理招生的制度改革并不是改革的初衷。多年来,我国的大学招生实行“填报制”,考生对志愿的选择很迷茫,而当前学生入校直接进入专业领域的做法,也使得学生的知识单一化,进而形成了单一直线化的行为方式,这种情况下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整体性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然而,现在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又对人才提出了更多要求,知识面宽广与多种能力并存成为衡量新时代人才的标准。这样,传统的高等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学分制改革所带来的问题,要从战略角度考虑,把眼光放远。大学要真正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打破大学生在专业选择上的不合理限制,为学生的兴趣与个性提供足够的成长空间。此次改革实际上就是以人才为主,注重学生个性培养的一种表现,而山东理工大学的大文大理招生,则是把步子迈得更大了一些。

  有关人士还指出其实,国外的很多大学是不分专业、实行文理招生的,我们国家不过是借鉴了那些理念。这种文理招生的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高等教育的进步。

  教育界有关专家表示,学分制改革不应走向另一个极端,学校是给了学生选专业的自由,但在学生选专业的指标上,则应采取措施对其加以适量控制,并大力呼吁,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不应短视,特别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行动起来,给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群体以正确引导,同时采取措施保护目前处于弱势的专业与群体。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