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怎样的大学才不算白读?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9日04:58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原始新闻

  “白上大学”令人忧

  又到莘莘学子历经十年寒窗“挤”进大学的日子。日前,一本成都人撰写的《白上大学》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据介绍,在汗牛充栋般指导考生和家长如何选报高考志愿的书籍中,该书独辟蹊径,指出传统填报志愿的考生按家长意愿“往热门专业里扎堆”、导致专业不对口、学生学非所用、最终“白上大学”等现象,提出了一套选择大学专业的全新理念,令人刮目相看。(据《北京晚报》)

  调查关键词·大学专业

  主持人:灵通妹

  调查

  “算算经济账,这大学是白上了!

  ”6月15日,在成都西门某建筑工地上,提着水泥灰桶上脚手架的大学生朱尚彦(化名)沮丧地对灵通妹说:“你看嘛,我原来学的是高等数学,现在帮以前的同学打工,我不可能提起灰桶是‘欧氏几何’,放下灰桶是‘微积分’嘛……”江西人朱尚彦是中南大学高等数学本科毕业,在老家某国营工厂干了两年后辞职来成都,在当建筑包工头的一位初中同学手下打工,老同学照顾“大学生”的面子,给他安了一个“材料工程师”的虚衔,干的活其实和一般建筑工没什么两样。

  在休息的间隙,朱尚彦为灵通妹算了一笔账:上学期间,每一年的学费是4000元,加上每个月的生活费300元,加上其它杂费,四年大学没有4万元花销是不行;而在国营工厂工作的两年,每月数百元的工资,仅够吃饭;现在靠老同学的关系,每个月能挣1000元,但出门在外,也不能节余多少……朱尚彦说:“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我这大学不是白上了是什么?”

  据了解,近年的教育改革进程中,由于学生专业“选择”不当等原因,最终导致学非所用,让学生和旁观者感慨“白上大学”的事例并不少。

  思索

  不上大学又怎知“大学白上”了?

  6月17日,灵通妹在西南书城、成都购书中心等地看到,在教育类书籍柜台前,以指导学生怎样填报高考志愿类的书籍尤为走俏。这类书籍在作者介绍中,大都打着“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名师指导”之类诱人头衔。灵通妹拿起这些“指导书籍”略翻翻,发现也不过是对现有大学一些专业的简单介绍,以及分析哪些“热门专业”可能会“吃香”的常识性展望……一位深谙其中之道的书商道出了这类“指导书籍”的出笼经过:抓住中国考生和家长希望通过上大学找个好工作的心理,有的请专家、学者挂个号,找“枪手”们炮制的;有的干脆就是直接从互联网上下载的;也不乏真正的“特级教师”“优秀教师”为了金钱赤膊上阵……一句话:市场需要,为了钱!这样的“指导”,究竟能够教给急于为孩子们找出路的家长们什么,又将把正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考生们导向何方,不得不令人起疑。

  在近年韩寒、春树们不上大学也能“成才”、大学校园又出了马加爵之类恶性事件的背景下,这大学是不是真的就白上了呢?教育学专家、四川师范大学宣传部副部长王启涛先生一语道破真谛:“主张‘不上大学’的人应当想一想,不上大学又怎么知道大学白上了呢!”看来,这大学还是要上的,关键是上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去上大学。

  专家

  “反智”思维和文字崇拜都要不得

  6月18日,知名教育专家、省教育学会纪秘书长在接受灵通妹采访时说,之所以出现“白上大学”之类的观点,一方面是有些人对上大学改变人生道路的期望过高,还有就是单纯地从金钱得失方面去考虑,是“唯金钱论”在教育界的体现。他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同时并存着“反智思维”和“文字崇拜”两种倾向,前者的现实表现就是一些“暴发户”轻视读书和读书人,主张“不上大学”和“白上大学”也是这种思维的体现;后者则表现为书本与现实的脱节,造就一些名牌大学生无法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书呆子”现象。这两种思维都十分有害。

  纪秘书长认为,现存大学教育的问题主要是从制度建设上去规范师德师风的问题,他认为现存大学教育忽略了怎样教育学生做人,甚至一些“智商很高”的教师本身在人格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点,纪秘书长建议家长和考生在选择大学时以师德师风为重,只要真正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并学会了怎样做人,是不会愁将来的出路的,从长远来看,大学是不会“白上”的!

  今日论坛

  主持人:史平

  一些孩子不读大学也罢

  (嘉宾/乔新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大学教育是一种非义务教育,因此,应该树立国民的教育投资观念。在一个制度相对稳定的社会里,教育作为一种投资可以实行多元模式,贷款投资便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但需要说明的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舆论,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许多家长认为,如果无力送孩子上大学将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他们宁愿举债也要供养孩子读大学。而这样做的结果是:混淆了大学投资的义务主体,培养了一些大学生的懒惰思想。还有一些媒体,在报道大学生无钱读书时,也不自觉地将责任推给了家长和社会。其实,即使在发达国家,读大学的学费也是一种投资;如果大学生认为家长供养自己读大学天经地义,或者认为社会应该承担自己上大学的费用,缺乏回报意识,这样的孩子不读大学也罢。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