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内蒙古发现新种蜥脚类恐龙化石 距今约八千万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7日10:5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7日电据科学时报报道,中美两国古生物工作者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发掘出距今约80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蜥脚类恐龙化石。

  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赵喜进等专家研究后认定,该蜥脚类恐龙化石属于蜥臀目蜥脚类亚目圆顶龙科盘足龙亚科的一个新属——鄂托克龙,并将其命名为萨茹拉鄂托克龙(Otogosaurussarulai)。专家认为,萨茹拉鄂托克龙的对于研究晚白垩世
的恐龙演化,以及该地区的古地貌等古地质构造具有重要意义。

  据赵喜进介绍,萨茹拉鄂托克龙产自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晚白垩世的灰白色砂岩中。古生物工作者先后挖掘出较为完整的右侧股骨化石,及其他骨骼化石。此次发现的恐龙化石属于一中型晚期蜥脚类恐龙。根据化石推断,该蜥脚类恐龙长约15米,后背部很高,其高度是目前发现的同时代蜥脚类恐龙中最高的。其特征是腰带及股骨极为粗壮,后肢长于前肢。

  赵喜进介绍说,,Otog为化石产地所在地的蒙古语译音;Sarula则是最早发现化石的蒙古族牧民萨茹拉的蒙古语译音。据推测,萨如拉鄂托克龙生活在距今约80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中晚期,当时这里是一片较深的湖泊的边缘,周围生长着繁茂的植物,非常适宜恐龙的生存与繁殖。之前在鄂托克旗发现的大量恐龙脚印,正是该地区曾经存在大量恐龙的有力证据。

  专家认为,晚白垩世的蜥脚类恐龙在全世界均发现较少,在中国同样如此。此次鄂托克龙的发现,填补了中国晚期蜥脚类恐龙的空白,同时对于研究恐龙晚期的系统演化和恐龙的最终绝灭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内蒙古地区的晚白垩世地层出露较少,此次白垩世晚期恐龙的发现,对于鉴定对比地层年代,恢复当时的地理环境及晚白垩世古气候,均能提供不可多得的科学信息。赵喜进指出,此次的发现和初步研究结果只是这一课题的开始,古生物工作者今后还将在该地区展开更为深入的恐龙化石研究和地质调查工作。(赵路)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马龙-白兰度病逝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