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志愿分布热冷鲜明 名牌效应聚集优质生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0日08:39 南方日报 | |
本报讯记者/胡键 梅志清 实习生/麦尚文述评 本报昨日A02版的一则新闻在读者中引发强烈反响:今年高考第二批录取,72所院校第一志愿全部招满的喜悦,与36所院校第一志愿无人上线的困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图景。 热点院校成为备受考生追捧的“热点”,这是每年高校录取的“保留节目”,但是今年考生志愿分布的落差如此之大还是令人意外。 考生志愿热冷不均几家欢喜几家艰辛 来自省考试中心的数据显示,在第一批录取中,第一志愿考生比较集中且投档线超过650分的有30所院校;第二批共有72所院校第一志愿考生全满,其中广商、广工、广大等省内知名院校第一志愿上线考生更是大大超过招生计划,投档线因而“水涨船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清华、北大、浙大等名校纷纷增加在粤招生名额的情形下,省内高校却并未因此“失利”。据了解,全省700分以上考生共有7559名,其中有5700名被广东高校“笑纳”,包揽了约八成顶尖学子。 几家欢喜几家愁。第一志愿连一个上线考生都没有的院校,其内心自然艰辛。热门院校与冷门院校之间的差距究竟在何处? 名牌高校名牌专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 “首先得益于名牌高校合理的专业调整,视野开阔,为学生就业着想。”省教育厅厅长郑德涛认为,这几年广东一批高校“苦练内功”终尝甘甜,在教学改革尤其在专业设置上看准就业的趋向,新建了一大批适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同时在改造传统专业上也不遗余力,像广工的机械制造专业,由于改造得法,现已同自动化专业一样“兴旺”。 此外,名牌专业效应的初步显现,对考生的吸引力也很大。省内部分第二批院校的自动化、机电、计算机等专业,就聚集了很多优质生源,最低出档线甚至高达630分。 名校对优质生源的聚集效应,启迪深远。郑德涛指出,于高校来讲还有很大的可作为空间,必须打造独有的名牌产品,尤其是在专业和学科上,内功还要深入苦练,以专业调整改革为突破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便是一个方向。 高校必须走向市场紧贴社会发展脉搏 冷门专业也并非没有出路。昨日,在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录取现场,人大代表们就特别关注农林等冷门专业的录取进度,多次咨询详情。 人大代表陈晓莉说,农林等冷门专业学生就业门路不广,应给予更多关注,现在农村还是非常渴求农技的指导。但基层的农科站很多已经老化或者倒闭,需要注入新的人才。 “相关高校可以在专业设置、调整上作出更大的努力。让农学学生有用武之地,服务农业农村发展。”陈晓莉说,农学专业如何合理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都值得深入地探讨。 让代表们惊喜的是,今年仲恺农业技术学院一改往年坐“冷板凳”的尴尬,计划招生2500人,第一志愿上线考生就有2109人,占计划的84%,是历年未有的好景象。 有人说,随着高校走向市场自主办学,考生的志愿就是一把重要的秤,农学也好,其它冷门学科也好,只要紧贴经济社会的发展脉搏,为学生创造成长、贡献才智的良好平台,就能够在招生竞争中取得优质生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