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公开招聘教授118位准教授攻“擂”试比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7日11:12 新华网 | |
亮相、演示、接招……每一位竞聘者都必须在15分钟之内,面对27名专家学者挑剔的目光,完成这些“规定动作”。昨天上午,上海交通大学向海内外公开招聘400余教授、副教授和高级专业人员的工作进入了最后一轮,“过关斩将”的118名教授岗位候选人将在学校搭设的“擂台”上,分四天时间接受校方的集中面试。真的不是走过场 “滴滴滴……”台上的候选人正侃侃而谈,台下的计时器毫不留情地响起,评委提醒 7分钟的自我陈述也许让候选人们觉得过得太快,但随后几分钟的答辩可能会让他们觉得不那么好过。“这个策略是你提出的吗?我怎么之前就看到过很多次?”、“你说的这个方案对我国实际操作有什么帮助?有专家给过什么评价吗?”、“你有没有自己的学术梯队?能否举例说明你领导过的科研项目”……台下由上海交大聘任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组成的职务评聘小组非常严格,他们此起彼伏的提问让候选人们不得不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 “来之前,我以为只是走过场。”来自日本某企业的汪学峰走下台来,忍不住感叹此次面试之严格、规模之庞大出乎他的意料。毕业于日本横滨国立大学,随后在日本多家企业摸爬滚打的汪学峰一直致力于科研,希望能回归校园做些深入的研究。尽管有些意外,但他说此次过关斩将的经历正符合他希望迎接“挑战”的心理。胜出需靠实力 同样被这一面试阵势“震”住的,还有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副教授喻国良。“国外的高校也多采取这样的聘任制,但如此严格的层层遴选,我还是第一次碰到。”结束面试,喻国良赶紧下来不停地喝水。 据了解,喻国良也是四川大学的教授,按以往的老办法,他来上海交大任职无需经过如此多的评审“关”。但在如今“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竞聘机制下,他与所有的候选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对此,喻国良认为这是正确且“很自然”。他说在国外任教,你也必须提供充足的材料供校方评审,也许没有这次竞聘这么多的“关卡”,但同样需要用实力说话,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我最看重发展的空间和工作的环境。”此次公开招聘,上海交大并没有标明各个岗位的薪水,这在喻国良看来也很正常,“每个人的岗位和工作能力都不同,薪水也不可能一刀切吧!”他说,不少海外学者都和他一样,希望有机会回国工作,找到更大的发挥空间。 据了解,上海交大自今年3月31日向海内外发出招聘400余教授、副教授和高级专业人员的信息后,总计收到961份应聘信,其中342份来自海外,301份来自校外,其余318份来自交大校内,竞争非常激烈,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院系的应聘人数与实际岗位数之比超过或接近10∶1。经过初选、同行专家评议、院系聘任多个环节,最终确定了118位教授岗位候选人、228位副教授岗位候选人。还有越洋“面试” 昨天下午,“擂台”上还出现了一位不露面的“选手”,他就是来自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的美籍华人伍民友。由于课题研究和签证等原因,他不能如期赶来参加此次面试,但他不愿意放弃这次机会,于是专门给交大写来了一封信要求远程面试,并录下了一段自我陈述。 为了给每位候选人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交大最终决定安排这场特殊的越洋“面试”。昨天下午4点半,职务评聘小组的成员们认真听取了伍民友事先录好的自我陈述,随后由伍民友在交大合作过的同一梯队伙伴替他进行答辩。伍民友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据交大人事处处长吴旦介绍,此次参加面试的118位教授候选人中,61位来自交大本校,其余57位来自校外;228位副教授候选人中,138人来自校内,90人来自校外。交大这次计划招聘的有170个教授岗位,229个副教授岗位,学校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目前尚未招聘满的岗位,仍将进一步向海内外招聘。(记者陆静斐)(责任编辑:袁韵)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