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尖子生的诱惑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8日08:04 浙江在线

  好成绩与品牌效应

  7月26日一早,记者来到海宁宏达学校,校门口三条红底白字的标语非常醒目,分别写着:“热烈祝贺宏达高级中学周之悦同学获浙江省文科状元”、“热烈祝贺宏达高级中学秦凌同学获2004高考海宁市理科状元,刘君同学列海宁市文科第三名”以及“热烈祝贺宏达学校於文心同学获海宁市中考状元”,标语旁边还从楼顶悬挂下八条彩色条幅,大多写着“人
才战略”、“再创辉煌”的字样,无不展示出学校在今年中考高考中取得的佳绩。

  在二楼门厅的新生咨询报到处,记者碰到一对从平湖坐了1个多小时车过来的母女。女儿丁美丽是今年平湖市东湖中学的初中毕业生,中考成绩在市里排100多名,上了当地重点高中的分数线。“我们是放弃了当地的省重点中学来这里读书的。”丁妈妈显然对自己的主意很有信心,她说:“我和孩子选学校主要是看高考成绩,这里都出‘状元’了,牌子自然响。”

  虽然高考上线率并不是家长们择校的惟一标准,但不得不承认,今年的高考成绩已经让宏达学校尝到了生源充足的甜头:海宁日报等媒体上出现了宏达的整版套红广告;招生计划从原先的8个班扩大到10个班;海宁以外的高分考生主动报考该校;第一批录取分数线划在640分……不仅在高中部,学校初中、小学部的招生也被这股热浪带旺,据悉,在新学期自主招生报名的第一天,300多个新生名额一下子引来上千名家长,其中不乏从别处名校“跳槽”而来的优秀学生。

  得来不易的状元郎

  就在海宁为出了全省高考状元而兴奋不已的时候,海盐的一所省级重点中学——浙江元济高级中学的老师坐不住了,有人不无惋惜地表示:“如果三年前不让周之悦走,说不定这个状元就出在了元济!”该校教务处的吴富英老师在接受采访时也坦言:“尽管选择去哪所学校就读是学生的自由,生源在各学校间流动也是正常现象,但是作为一所民办学校,宏达还是给了优秀生一些公办学校不能给的优惠。”

  三年前,周之悦毕业于海盐实验中学,是全县50名进入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元济高级中学的保送生之一。从当年6月份起,她就在元济中学的理科尖子班读书。大约一个月后,海宁宏达学校的招生老师赴海盐招生,最终成功地说服了周之悦和今年高考获得海宁文科第3名的刘君到宏达读书。

  在宏达学校招生负责人的意识里,一所学校办学成功与否与三个条件有关:生源、师资和学校管理,而好生源则是最基本的条件。一直以来,民办高中招生难的情况非常突出,一面有公办重点中学在百姓心目中烙下的优良印象,一面是民办学校办学初期被称为“贵族学校”、“差生学校”带来的误解,使得学校的办学质量无法大步进展。因此,“招收一些优质学生,提高学校的升学率,继而增加学校吸引力”成了大多数民办高中自然而然的选择,海宁宏达就是其中较成功的一例。他们的做法是:一般在离全市中考约有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学校已经派出老师去各地走访优秀学生,并为他们开出减免学费的优惠条件。

  周之悦是宏达高级中学朱正华副校长亲自家访的学生之一。2001年6月,海盐的刘君拿下中考第一的成绩,朱副校长立即赶在志愿填报之前到刘君家做思想工作,邀请他到宏达就读,并提供三年全免学费的优惠政策。通过刘君,朱副校长得知了周之悦的联络方式,也当即上门拜访。“为了周之悦,学校还特意把与她关系很好的一位老师从海盐调到宏达学校。”朱副校长说,直到拜访了周之悦四次之后,她才下定决心,选择了宏达,也算功夫不负有心人了。

  民办与公办之争

  尽管周之悦最终成了让学校和学弟学妹们的骄傲和榜样,但她最初的决定受到了全家的反对。因为在家长们眼里,孩子的前途总需要托付给一个让人信得过的学校,而民办高中与公办的省一级重点高中相比,显然并不能让他们放心。为此,全家三次来到宏达学校实地考察,即使到高考结束之后,父亲还一直在为女儿的成绩担心。“其实我高考时特别紧张,因为这次考试对自己、家庭、学校都要有个交代。”虽然周之悦对自己有着足够的自信,但作为外人眼中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她身上已经被寄予了太多的希望和疑问。她的成功,已经不单单是关乎个人前途的大事,而且为人们历来形成的“公办优于民办”的观念提供了一种新的注解。

  周之悦的成功还带来另一个效应,即部分优秀生给民办学校带来的声誉,对传统公办学校的招生甚至整个办学氛围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尽管批驳应试教育危害的呼声不断,但在当前背景下,升学率高低依旧是对老师、学校最大的压力。”海盐元济高级中学的一位老师坦言,“从生源素质和办学的整体水平看,宏达与老牌的公办重点学校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但它的后发之力已经让我们感到了紧逼的竞争气氛。”

  作为同处海宁的省一级重点中学,海宁高级中学的压力要更加明显。该校校长姚福昌在冷静分析了学校今年的高考成绩后认为:“一所学校最重要的在于人的素质,包括行政、师资和生源。就目前教育竞争的情况看,民办学校在招生的灵活性上存在优势,尤其对家庭经济状况不太优越,成绩比较突出的优秀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因此,我们学校在生源上受到的影响比较大。”

  一面是代表着当地骄傲和希望的省一级重点中学,一面是备受关注的民办学校,眼看着两家一触即发的生源争抢场景,教育管理部门表现得非常中立。海宁市教育局教育科的赵建根科长明确表示,他们在政策上给予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等待遇,包括拥有提前招生100人的名额,提供一定财政补贴,允许民办学校教师把档案留在学校等等。“我认为,一味的地方保护并不利于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甚至会影响尖子学生今后的发展前途。”赵科长说,“作为教育管理部门,我们鼓励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竞争,也鼓励生源自由流动。”

  据悉,从今年开始,嘉兴市已经出台“市内省一级重点高中,部分指标面向市内其他县(市、区)招生”的有关政策,其中规定:嘉善高级中学、平湖高级中学、海盐元济高级中学、海宁高级中学、桐乡高级中学各20名,嘉兴一中35名。面向市内其他县(市、区)录取的高一新生所有收费与本县(市)重点高中计划内新生相同。有知情人透露,由于上海和杭州等地的民办学校近年来招生力度很大,处于中间地带的嘉兴已很难抵抗本地生源流失的状况,随着下半年新课程高中教育改革措施的实施,保护生源、本土竞争的教育观念有望进一步突破。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文/见习记者 孙立波 通讯员 蒋连根 徐静 摄/通讯员 徐静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搞垮了婚姻》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