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内向拘泥VS热情活跃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8日08:14 浙江在线

  语言,就是要大声说出来

  参加这次夏令营活动的双方营员多是14—18岁的中学生,由于学习对方语言的时间都不长,水平也大致相当。英国学生只会简单的几句汉语口语,中国孩子的英语也不顺溜,同样需要每天上语言培训课来帮助彼此的沟通。

  可是在课外,中英孩子的表现就大不相同了。英国孩子总是试图在每一个合适的场合说出中文,尽管出了不少小洋相,但依旧“屡败屡战”,“越战越勇”。爬玉皇山时,一个叫TOM的15岁男孩一直在嚷嚷着说中文,一会儿和中国伙伴交流,一会儿是自言自语。到了半山腰,他看到一个停车场,就自行说开了:“我接着把车开上来……先爬山……开始就到了。”惹得周围笑声一片,因为他把逻辑关系全搞乱了。一旁教中文的王老师连忙纠正错误,中文夹着英语,告诉他是“先、再、接着、最后”的顺序。搞了半天,TOM才恍然大悟,剩下的路程,TOM嘴里就一直念念有词,仔细一听,原来他是在反复练习,做造句,真是精神可嘉。

  还有一件趣闻,一位中国学生觉得身体不太舒服,这时坐在她邻座的一位黑人小姑娘见状连忙用中文说“对不起”,中国学生奇怪了,便用英文问:“怎么了?为什么要和我说对不起啊?”那个黑人小姑娘用还不太流利的中文解释道,在英国,听说对方生病了,出于礼貌都是说“I’msorry”,翻译过来就是“对不起”了。中国学生恍然大悟,连忙再用中文慢慢解释说,在中国,这种状况下,人们都会说“你还好吗?没事吧?”她看见对方不太明白,又说了一遍,还夹杂着英文,不时用手比划,人也比上车时要精神多了。

  相比英国孩子学中文的热情,中国学生要内向得多。在很多时间里,他们更愿意三五成群地几个好友围在一起聊天,偶尔会有几个男生和英国孩子交谈,只是说着说着,又回到原来的队伍中去了。一个初二女生,因为讲英语时语速较慢,而且总是有语法上的错误,比如第三人称的动词没变化、单复数没分别之类的,就连开口的意愿都没了,宁可拉着小姐妹的手说悄悄话了。中国老师也不断鼓励他们要多加交流,更是强调“机会难得”,可这边的孩子总是以腼腆的笑容作为回报。

  英方的随队老师王老师对此深有感慨,很多英国学生不会因为说错而感到不好意思,而当他们说对之后,兴奋的表情会溢于言表,愉快的气氛感染了周围的所有人,而中国的学生胆子太小了,就是怕说错,所以宁可沉默。可是谁都知道,怕出错是学语言的大忌。“要不断地说,不断在错误中提高。孩子们真应该放得开些。”王老师提醒说。

  上课时,中国孩子太过拘泥

  在多年的教育传统下,中国孩子已经习惯了老师的传道授课,认为这是一种常规而无须更改,他们安静地听讲,偶尔被老师点到才起立发言。但是,这一切在英国孩子眼里却是奇怪无比,因为他们上课时就好像在演话剧。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中文中级班的第一节课,老师教给英国学生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国学生很熟悉,跟着读了几遍便没了兴趣。习惯的思维是,老师会依次讲出每句诗词的大致意思,然后讲解写作背景,中心思想等等,最后要求大声朗读并背诵,因此中国孩子多是安静地等待着老师布置任务。然而,英国学生就用他们独有的肢体语言表达着各自对诗歌的理解,有的把手举过头顶并配上深情款款的眼神,以此表达“思念家乡”;到了最后一句时,一个学生就来了中西合璧,摆出经典的“思想者”的深沉状,让老师也忍俊不禁,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一位老师表示,安静的教学秩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条件之一,但是过于沉寂,就会使得老师疑惑:到底学生理解了几分,为什么他们的脸上没有任何表示,难道是自己的教学出了问题?在缺乏互动的课堂,再好的纪律也是无用的。但是也有老师对过分热闹的课堂氛围表示了担忧:部分学生的活跃,也可能会让教学效果打了折扣,因为整个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舞台了,老师的讲解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也许,理想的课堂,就是要中西合璧。

  夏令营花絮

  讨价还价?好像有些“匪夷所思”

  来自伦敦的杰西卡,今年16岁,金发碧眼,长得如洋娃娃般。和所有的女孩一样,她对购物买衣服扮靓也怀着极大的兴趣。7月22日下午,在杭州工联服饰城,她也大大地过了一把“购物”瘾,更体验到了一种新奇的购物方式——讨价还价。

  事后,她说起这段经历,还有些小小的激动,“那边的衣服挺时髦,更让人兴奋的是价格也很公道。伦敦的衣服都不便宜,比如我身上这件。”她比划起自己身上的一件黑色T恤,很普通,“也要20多镑啊!”记者一算,差不多要人民币300多元,“所以只要花近100元人民币就可以买到新潮的衣服,我们都觉得意外。”可是更加意外的是,这样“公道”的价格,竟然还可以再低,热心的导游一直在帮她们还价,从100元砍到60元,到最后,导游告诉她“50元成交”。

  这一路的唇枪舌剑,看得杰西卡和几个同学眼花缭乱,觉得甚是新奇。她告诉记者,在英国,标签上写着什么价格就是最终的成交价格,几乎没有还价的余地,除非是在二手货市场上或是在周末才有的跳蚤市场上,人们才能还上一点价格,她们似乎就没有讨价还价的概念。所以,这天下午的工联之行,着实让她们大开眼界,体味到了“原汁原味”的中国式购物,杰西卡和她几个同学大包小包拎回不少“战利品”,件件都很合心意,她们直盼着能再去一次。

  走檐壁,够酷

  7月23日下午,夏令营组织营员爬玉皇山。走到半山时,大家发现在一个阴凉的大洞洞口的石壁上,刻着几个遒劲的大字:“紫气东来”,而石壁因为潮湿的缘故看上去滑溜溜的。几个英国男孩看到这些显得特别兴奋,脱掉鞋袜,准备走过这条距离地面一米多高,光滑、狭长得不足一只手掌的小道。他们说,在古老汉字前走过这条小道是很酷的。

  好几次,走到一半,因为难度实在太大而失败了,只能重新来过。一次、两次,试了好多次,终于成功了,成功后,一个黑人小男孩甚至来了一段即兴的劲舞。在这几个“开路先锋”的带领下,很多女孩也加入进来,每当一个人成功了,都会有热烈的掌声作为奖励。直到集合的时间快到了,大家才意犹未尽地离开。

  走进杭州人家,亲情浓厚

  24日下午,杰西卡和另外两位同学走进了夏怡新老师家里。坐下后,大家就是简单地拉拉家常,夏老师更是事先准备了汉英字典,以备不时之需,显然这本字典的作用很大。在字典、简单的中文以及丰富的身体语言的维系下,大家聊得非常愉快。同去的一位英国女孩说,在她们家,大家都非常独立,聚会时间甚少,一般大型家庭聚会只有在生日或是圣诞节才有,所以当看见中国人家三代同堂的场面时,她感慨颇多。在之后的烙饼大比拼中,三个英国姑娘大展身手。夏老师的父亲稍稍一指点,三个外国“厨师”马上上手了,做得有模有样,当晚,最具创意的,做成爱心形状的饼,就是出于杰西卡之手。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文/通讯员 王丹 陶雨沁 丁君达 实习生 杨帆 见习记者 孙立波 摄/本报记者 吴国方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搞垮了婚姻》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